昆明市城市公墓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益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_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殡葬用地作为城市用地的特殊用地之一,在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引起研究热潮。在我国,由于传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对公墓的忽视,人们对公墓往往避而不谈,然而公墓的建设有正向的生态效益,本文以我国西南地区高速发展城市昆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以昆明市现存大型公墓为对象,结合公墓建成前后的高分辨率Google Earth遥感影像资料对墓地建成后的土地覆被变化分析;然后基于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建成年代等因素选择6个公墓作为样本以Landsat8 OLI/TIRS影像反演地表温度分析城市公墓建设对热环境的影响以及结合公墓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分析,开展了公墓建设的生态效益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公墓建设前后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方式为林地、耕地和转化为殡葬用地。对比不同建设年份2010年后推行生态殡葬新建设的公墓的土地利用类型更为丰富,公墓中灌草地和林地也更多。总体来看,由于不同公墓选址不同,导致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差异较大,公墓在选址及规划建设的时候应多选在原有的裸地等难利用地,在规划建设的时候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类型,增加绿化率,结合我国传统风景园林造景手法,人工造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公墓建设具有生态价值,能够改善区域的热环境,而且能够丰富区域植物多样性,公墓的绿化越好,植被覆盖度越高,对热环境改善的作用越明显,结合对土地利用格局分析来看,特别是公墓选址在城市郊区荒山裸地,在公墓建设后对热环境的改善越明显,因此提出建议:城市公墓在选址时应该多选在城市郊区的荒山裸地,在建设时结合我国园林造景手法,变荒山为宝地,在公墓规划建设时,应该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植物物种丰富度。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思想的开放,规划建设的改变与提升城市墓园会成为我们周末日常休闲、游玩出行的一个很受欢迎的地方。
其他文献
为应对严峻的气候挑战,自1979年起联合国已组织了一系列的全球气候大会,并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这些应对气候危机的全球行动都要求各国能积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并希望尽快实现碳排放趋势收敛直至达峰,以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保障全球气候安全。因此,运用一个公平而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全球CO2排放量以核算各经济体的减排力度,并基于收敛性分析识别碳排放
建筑业对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国家的整个基础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传统建筑模式已不再具备优势,而装配式建筑克服了传统现浇方式现场脏乱差、受气候影响大、现场作业工种多、消耗资源多等缺陷,装配式建筑具有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节能环保的优势,符合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理念。自2016年以来,政府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相继出台了财政补贴、用地支持、税费优惠等政策,一大批装配式
旅游形象是旅游目的地魅力孕育的载体符号,是旅游目的地核心吸引力的灵魂。而旅游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的不对称极大影响着旅游地的美誉度,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升旅游形象感知满意度。浚县庙会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特色显著,被称为华北第一古庙会。随着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浚县庙会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发展势头迅猛。而如何塑造一个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彰显时代价值的庙会形象来影响游
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之一,其稳产、高产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的主要病害,对水稻产量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实践证明,选育与推广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环保的措施。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吃饱的同时,对稻米品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选育抗病、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是当今水稻育种攻关的主要目标。雅禾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病害课题组创制出的籼型新恢复系,为充
并联机器人在需要高刚度、高精度和大载荷但无需很大工作空间的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并联机器人的高精度控制是当前机械学科发展的关键技术,而动力学分析为并联机器人的精准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合适的基础理论对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利用现代计算机进行解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托于项目组的课题,设计了一种三自由度的3-PRS并联机器人,完成对空间内物体的拾取任务。针对此并联机构结合旋量理论进行了运动学
莲座蕨目植物是晚古生代欧美植物区-华夏植物区重要的分子。目前欧美植物区莲座蕨目植物的研究已较为深入,而华夏植物区的相关研究还较为薄弱。黔西滇东地区晚二叠世宣威组地层中产出了大量莲座蕨目植物化石,如茎干、羽轴、叶柄和生殖羽片等,为研究莲座蕨目植物各器官的解剖构造特征以及整体植物复原及演化提供了丰富的化石材料。本文采用研究矿化植物化石常用的揭膜法等对产自黔西滇东地区晚二叠世宣威组的三种莲座蕨目羽轴化石
近年来,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船舶智能化的发展,船舶自主航行、安全避障、安全监测已经成为船舶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双目立体测量技术作为计算机视觉的关键技术之一,为船舶智能化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双目立体测量通过两相机同时拍摄同一目标,匹配计算深度能够实时获取目标距离信息。双目立体测量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精度高以及更直观的视觉效果等优点,可以被广泛的应用到船舶智能化发展研究中。
船用起重机是船舶行业重要的装卸设备,由于其具有承载能力大、抗振性强、操作简单、占用面积小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船舶行业。同时,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加大,对船用起重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起重机的设计向数字化、轻量化、系列化等方向发展。本文以大型船用起重机为研究对象,构建起重机结构的数字化设计系统,旨在提高起重机设计的效率,降低设计人员的设计负担,并为起重机的研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研究的主要
高红移(z>2)耀变体是宇宙中最亮的天体之一,其伽马射线辐射携带着相对论性喷流的重要信息。相对于一般的低红移耀变体,高红移耀变体的多波段的能谱分布(SEDs)会往低频方向移动,导致其高能伽马射线能谱普遍偏软。来自高红移耀变体的伽马射线光子在传播过程中会与低能河外背景光子发生相互作用而被吸收。并且在源区,高能辐射机制的不同或辐射区的吸收都会影响伽马射线能谱的形态。本文主要围绕高红移耀变体PKS 01
载人航天技术是每个国家航天建设的关键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以及政治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员出舱活动任务越来越复杂,包括推送物体或举起重物等,而太空中失重的环境下物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和地面完全不同,若航天员以常规的思维方式来施加力,就会导致安全事故。为此航天员在飞向太空之前需要在地面进行微重力环境下的模拟操作训练。本文根据研究背景,设计了一款柔索驱动航天员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