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的基础上,是粗放式的发展,为此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耗竭等一系列问题,为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国家于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在十八大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十三五”规划,并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国家实现绿色发展和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作为衡量地区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指标,环境效率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以往的环境效率研究只是将地区总产值作为唯一产出来进行测算,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之下,我们还需要考虑污染对环境产生的负效应。重庆市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同时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城市,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上,区位优势突出,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又肩负着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的重任,这就导致重庆市对于资源的消费将不可避免的增长,资源环境将面临严峻的考验。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决定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重庆市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座谈会,强调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在这些大战略背景下,重庆市如何结合自身的优势有效地利用资源,解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境效率,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本文以重庆市为对象,对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环境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理论的分析及研究。首先,在梳理生态文明及环境效率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和环境效率进行概念界定,并构建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效率评价的研究框架,结合重庆市生态环境的变革历程,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包含非期望产出的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及动态两个角度评价重庆市的环境效率水平,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业人员,能源消费量,供水总量以及建成区面积为投入,地区总产值为期望产出,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固体废物及二氧化硫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分析重庆市2006-2015年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静态环境效率,然后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环境效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同时将重庆市的环境效率值与长江经济带上的其余省市进行比较,考察重庆市在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情况,接着运用Tobit模型分析重庆市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最后,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生态文明视角下重庆市环境效率提高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表明:(1)重庆市的环境效率存在波动但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的环境效率值低于不包含非期望产出的传统DEA模型所计算的结果,说明非期望产出指标的负作用造成了效率值较大程度的减损;(2)重庆市环境效率的缺失主要来自于非期望产出的冗余太高,其中固体废物的冗余度排名第一,且逐年呈上升趋势,投入冗余中水资源的冗余度最大,其次分别为能源,劳动力及土地资源,相反资本的冗余率较低;(3)重庆市全要素生产指数前期受规模效率的影响较大,后期则是受纯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效率影响较大。后期规模效率有所降低,但纯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效率有所增长,使得后期重庆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达到有效;(4)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相比,重庆市的环境效率水平在长江经济带中处于中等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处于及格水平,其中纯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效率较弱;(5)人均GDP,工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比重,节能环保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对重庆市的环境效率有着显著影响,外商投资占GDP的比重,企业R&D投入比重及城镇化率影响不显著。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结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重庆市环境效率改善的政策建议: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市场机制;二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进步率;五是提高相关责任主体的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