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有上博簡字跡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在方法上,如何定量,以及如何合理選定用於字跡比較的典型字符等方面尚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例如,列舉以下7個“典型字”論證《弟子問》與《君子為禮》2篇文獻的“文字書寫軌跡”具有同一性:“則、爲、者、遊、贛、而、富”。通過窮盡性調查,我們發現,“者、遊、富”《君子為禮》篇僅1見;“爲”《君子為禮》篇僅2見;“贛”《弟子問》篇僅2見,這些使用頻率較低的“典型字”,其對所出篇目字跡特征的概括性顯然是不足的,在此基礎上得出的字跡異同判定結論,較難讓人信服。本文基於楚簡數字化平臺,對上博簡原简字形及其所含偏旁的構形分類進行窮盡性整理分析,在此基礎上,基於可比性原則,從單字以及偏旁兩個層面對上博簡70篇文獻(採用整理者分篇)進行定量字跡調查,對上博簡各篇文獻字跡系聯提出初步意見:1.同字跡篇目群,包含2組篇目:《孔子詩論》、《魯邦大旱》與《子羔》;《從政(甲篇)》與《從政(乙篇)》;2.字跡相類篇目群,細分2小類:一是與特定篇目字跡相類,包括8組篇目:《容成氏》與《曹沬之陳》;《天子建州(甲本)》與《天子建州(乙本)》;《彭祖》與《競公瘧》;《昔者君老》與《內禮》;《民之父母》、《武王踐阼》與《顏淵問於孔子》;《鄭子家喪(甲本)》與《鄭子家喪(乙本)》;《君人者何必安哉(甲本)》與《君人者何必安哉(乙本)》;《凡物流形(甲本)》與《凡物流形(乙本)》;二是與楚簡文字字跡特征相類篇目群,包括43篇:《弟子問》、《君子為禮》、《三德》、《周易》、《季庚子問與孔子》、《亙先》、《鬼神之明》、《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競建內之》、《成王既邦》、《用曰》、《命》、《志書乃言》、《昭王毀室—昭王與龔之嘟》、《柬大王泊旱》、《靈王遂申》、《陳公治兵》、《邦人不稱》、《史蒥問於夫子》、《卜書》、《采風曲目》、《逸詩—交交鳴芊》、《逸詩—多薪》、《相邦之道》、《鬼神之明·融師有成氏》、《莊王既成申公臣靈王》、《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慎子曰恭儉》、《吳命》、《子道餓》、《王居》、《李頌》、《蘭賦》、《有皇将起》、《鶹鷅》、《成王為城濮之行(甲本)》、《成王為城濮之行(乙本)》、《舉治王天下·古公見太公望》、《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舉治王天下·堯王天下》、《舉治王天下·舜王天下》、《舉治王天下·禹王天下》;3.字跡差異較大的篇目群,包括5篇:《緇衣》、《性情論》、《中弓》、《姑成家父》、《孔子見季桓子》。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簡述本文研究目標、內容、意義,並指明文章創新之處。第二章從單字角度對上博簡各篇目字跡關係進行考察:首先,依據使用頻率、文獻覆蓋率、構形特點等有效性原則,篩選篇目字跡關係研究關鍵單字25個:也、爲、可、者、則、是、邦、砠、鷑、道、智、事、能、潰、辈、旣、漧、聖、唯、砪、珟、敬、漼、義、貴;其次,從構形分類、篇目覆蓋情況、篇目異寫情況等方面對選定關鍵單字逐一進行調查;最後,從主流構形異同、異寫習慣異同等方面,梳理該單字視角下,同字跡篇目組、字跡具有唯一性的篇目以及字跡相類篇目組。第三章從偏旁的角度對上博簡各篇目字跡關係進行考察:依據使用頻率、文獻覆蓋率、構形特點等有效性原則,篩選篇目字跡關係研究關鍵偏旁20個:心、而、耳、隹、於、虍、民、皀、鼎、犬、夫、次、虎、身、鷫、舟、我、歺、中、欠;其次,從構形分類、篇目覆蓋情況、篇目異寫情況等方面對選定關鍵偏旁逐一進行調查;最後,從主流構形異同、異寫習慣異同等方面,梳理該偏旁視角下,同字跡篇目組、字跡具有唯一性的篇目以及字跡相類篇目組。第四章對第二、三章進行總結,綜合單字以及偏旁的字跡調查結論,總結上博簡各篇目之間的字跡關係。第五章專題研究,分兩節:第一節以《緇衣》、《彭祖》、《競公瘧》三篇字跡關係再研究為例,將偏旁分析法引進古文字字跡關係研究中;第二節對學界存在爭議的觀點——《君子為禮》與《弟子問》是否分篇的問題進行單字及偏旁兩個層面的評估,判定此兩篇文獻的字跡不具有同一性,不宜合編,並從字跡特徵的角度指出《君子為禮》簡10與《弟子問》簡18不宜拼合。本文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古文字字跡研究的方法方面,既有的古文字字跡研究多以舉例論證為研究方法,在論證材料的選擇上較容易受到預設結論“先入為主”的影響,研究者往往以設定的結論為目標,選擇性列舉對結論“有利”的論證材料。顯然,如此研究方法下,得出的結論很難經得起定量研究的檢驗。本文藉助楚簡資料庫平臺,採用窮盡性定量分析的論證方法,對上博簡各篇原簡字形及各字形所含偏旁的構形分類進行字跡調查,在此基礎上,依據有效性限定原則,將不具有字跡異同判定效力的材料排除在研究視野之外,從而保證字跡研究依據的判定效力及針對性。上博簡各篇目字跡關係異同判定方面:1,既有研究認為《緇衣》、《競公瘧》與《彭祖》字跡具有同一性,本文通過窮盡性定量字跡調查發現,此3篇文獻字跡不具有同一性,《緇衣》字跡差異較大,《競公瘧》與《彭祖》字跡相似度極高;2,既有研究認為《君子為禮》與《弟子問》應合為一篇,我們認為雖然此兩篇文獻字跡特征相似度極高,但是字跡差異仍然不容忽視,此兩篇文獻不宜合篇。此外,本文從字跡特徵的角度指出《君子為禮》簡10與《弟子問》簡18不宜拼合。類似的觀點此處不一一贅述,詳見本文第四、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