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能力的增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3年保持了高速增长,屡屡创下历史新高。同时,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两种方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后发型国家,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是利用全球市场和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而出口产品质量正是衡量企业对外绩效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学领域的一个核心课题。那么,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地,哪一种直接投资方式的提升效应更大——跨国并购还是绿地投资?本文首先统计了2000-2014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出口产品质量的测算结果和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绿地投资的变化情况。然后在Helpman et. al. (2004)的基础上,将产品质量引入CES需求函数,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协同效应出发,将企业投资行为细分,分析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对其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影响。其次,在实证部分,利用2000-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绿地投资的数据,进行了DID计量分析,探求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这两种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不同影响。最后对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在理论模型上,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不同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协同效应上。跨国并购收购了国外企业,能直接获取企业的生产技术、市场经验和销售渠道,在国外市场上的产品认知程度更高;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新设厂商,协同效应几乎为零。因此,对于同一目的国而言,企业跨国并购能提高其自身产品质量水平,而进行绿地投资时的产品质量水平与出口产品质量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此外,由于东道国收入效应的存在,在高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正向作用,在低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则有负向作用。(2)在实证检验上,我国上市公司的跨国并购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正向显著的影响,而绿地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对高收入水平国家的跨国并购能显著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对中低收入国家的绿地投资则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明显的阻碍作用。此外,与先进企业的产品质量差距越大,企业的出口质量提升幅度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