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人力资本的拥有水平和对以管理层为代表的核心人力资本潜在价值的开发上。管理层股权激励属于公司激励的重要内容,是公司激励的一种积极方式。它有助于解决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有助于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的均衡和协调统一,有助于引导经营者以主人翁的意识,勤勉尽责地进行公司经营管理。作为一种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层股权激励政策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的应用。美国安然事件的败露引起人们对股权激励机制的高度关注和审视。本文以安然事件为切入点,介绍了股权激励产生发展的过程,基本原理,效应及普遍模式,描述了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发展变化的特点,分析了股权激励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和积极影响,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股权激励制度中的经验得失,在分析讨论出影响我国股权激励有效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规避在我国实践中有效性不足的设想。本文将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辅以数据统计的写作方法以巩固管理层股权激励制度作为经济加速器可促进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创作观点,旨在化解有关股权激励制度的疑虑,拨云见日,让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获得实效,激发人们重树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制度的信心。目前距离我国股权激励制度正式出台还不久,实施了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不多,其有效性表现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不强,同时由于很多公司未完成激励的时间周期,未兑现出制度设计的目标,对整体激励方案的有效性结果处于观望之中;我国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遗留的特殊问题,以及经理人环境还处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与管理层个人努力之间的关联性扑朔迷离,激励的效果无法定论,有关激励有效性的争议仍比较突出;公司业绩与实施股权激励之间存在难以分辨的本末问题,现在处于股权激励的初期,大部分公司是因为过去业绩快速增长的惯性而实施了股权激励制度,而不能确定因为股权激励制度带来了公司业绩改善或者增长潜力的提升;公司业绩和股价良好表现同时来源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法划分出股权激励的独立效应。以上客观因素影响着本文进行深入的探讨,不足之处期待在进一步的学习中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