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w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人力资本的拥有水平和对以管理层为代表的核心人力资本潜在价值的开发上。管理层股权激励属于公司激励的重要内容,是公司激励的一种积极方式。它有助于解决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有助于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的均衡和协调统一,有助于引导经营者以主人翁的意识,勤勉尽责地进行公司经营管理。作为一种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层股权激励政策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的应用。美国安然事件的败露引起人们对股权激励机制的高度关注和审视。本文以安然事件为切入点,介绍了股权激励产生发展的过程,基本原理,效应及普遍模式,描述了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发展变化的特点,分析了股权激励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和积极影响,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股权激励制度中的经验得失,在分析讨论出影响我国股权激励有效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规避在我国实践中有效性不足的设想。本文将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辅以数据统计的写作方法以巩固管理层股权激励制度作为经济加速器可促进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创作观点,旨在化解有关股权激励制度的疑虑,拨云见日,让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获得实效,激发人们重树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制度的信心。目前距离我国股权激励制度正式出台还不久,实施了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不多,其有效性表现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不强,同时由于很多公司未完成激励的时间周期,未兑现出制度设计的目标,对整体激励方案的有效性结果处于观望之中;我国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遗留的特殊问题,以及经理人环境还处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与管理层个人努力之间的关联性扑朔迷离,激励的效果无法定论,有关激励有效性的争议仍比较突出;公司业绩与实施股权激励之间存在难以分辨的本末问题,现在处于股权激励的初期,大部分公司是因为过去业绩快速增长的惯性而实施了股权激励制度,而不能确定因为股权激励制度带来了公司业绩改善或者增长潜力的提升;公司业绩和股价良好表现同时来源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法划分出股权激励的独立效应。以上客观因素影响着本文进行深入的探讨,不足之处期待在进一步的学习中逐渐完善。
其他文献
辨析审计委托制下审计独立性的现实困境,提出隔离经济利益尝试第三方购买服务,组建防火墙引入财务报表险实现多方利益耦合,探索强制轮换构建审计委托代理新机制等方式,以增强
目前,个人所得税不仅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主体税种,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其卓越的收入功能和独特的调节功能正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而日趋增强。其地位已被认为是-国税制是否先进
中国民营企业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新的支撑点,且民营企业在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在西部地区存在着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它们资源匮乏、技术创新乏力、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下等等问题已经阻碍了西部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众多问题中归根到底在于资金严重不足,因此需
软件测试是近些年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各级软件测试的组织管理也是近些年软件企业管理中的热点研究问题。作者首先对软件测试行业和MIS系统的发展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