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纳和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至今仍然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小说《八月之光》(1932)以复杂的人物关系、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难以置信的宗教信仰而被世界文坛所称颂。自出版以来,批评家们从多种角度对该小说进行了解读,出现了从写作风格、主题研究、种族主义等方法解读《八月之光》的研究成果。尽管有一些专家及学者对《八月之光》的解读涉及到历史研究、种族分析或身份研究,但将小说作者和小说人物的相同性进行并列研究的并没有。本文认为,欲透彻地理解一部作品,对它的解读应结合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作者本人生平,及文本本身。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八月之光》,本文发现一个贯穿作家、作品的关键词:他者。他者是一个文化研究范畴内的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研究可以涉及到后殖民理论、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在威廉·福克纳生活的时代,相较北方,美国的南方由于贫穷、落后、与主流有差距而变成一个他者,因此在美国南方人本身也就变成他者形象;福克纳以高度的责任感从事写作,在他的作品中充满对不公平、不正义的社会现象的批判,他立足南方、关怀人类的思想和其他大部分南方人浑浑噩噩的生活态度截然不同,故此在南方人中间,他也是一位他者;福克纳的他者性体现在小说《八月之光》中,就通过三大群体,即普通白人、女性与黑人,和一个个体他者乔·克里斯默斯的故事得以展开。本文正是在文化研究的框架下通过解读《八月之光》内外的他者,在分析了相关的种族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及心理学等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八月之光》文中和文外的他者进行了解读,从而不仅深刻地分析了小说,更将作者福克纳的思想升华到人道主义的高度,表达了福克纳对人类的期望。本论文以文化研究的方法,通过解读文本内外的他者形象,深刻地分析了小说及作家想要表达的人道主义关怀。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作家和小说《八月之光》,归纳了论文的结构和意义。第二部分包括他者的涵义,并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说明福克纳本人的他者存在。第三部分分析小说中社会各主要群体的他者性,批判了等级制、宗教影响,对种族及女性的歧视。第四部分详细论证乔·克里斯默斯作为无法归类的他者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种族之害。第五部分升华主题,说明福克纳借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最后一章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