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污染区域联合防治的法律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s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我国的大气污染呈现出区域性的特点。加之大气污染物会伴随空气在不同区域间扩散、传播,大气污染更是呈现跨行政区域的现象。在这种情形之下,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地方环境自我管理的模式已无法解决当前我国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在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当地政府采取了合作治理空气污染的方式,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它们的成功表明,改革大气污染治理模式,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大气污染区域联合防治机制是治理我国大气污染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首先,空气的流动性使得各不同地区既可以是污染的制造区,也可以是污染的受害区,这种身份的重叠为地区之间合作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基础;其次,为了实现相邻地区之间的环境利益平衡,体现法的公平,实行区域联合防治机制也是必要的;最后,各地区之间联合治理大气污染,可以共享环境监测数据以及治污技术,降低治理大气污染的整体成本,能够加快我国治理区域大气污染的步伐。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这两部基本法中,已经有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的规定。与此同时,在国务院各部门联合发布的以及地方政府间联合发布的政策性文件中也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的体现,但是有关大气污染区域联合防治的具体法律制度体系并不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我国治理大气污染的专门法,虽然已经提出了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区域大气联合防治制度、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制度等一系列专门的区域大气联合防治制度,但是与国外成熟的大气污染区域联合防治制度体系相比,我国的大气污染区域联合防治机制的建设时间还很短,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不全面。因此,本文试图从我国大气污染区域联合防治现状出发,总结目前我国大气污染区域联合防治机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大气污染区域联合防治的对策建议,同时提出推进我国大气污染区域联合防治法律制度建设所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在文章的最后,也就是大气污染区域联合防治法律制度具体完善部分,笔者在对国外大气污染区域联合防治机制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我国大气污染区域联合防治推行过程中所存在的突破口,分别从立法和执法两个层面入手,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主要包括了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区域联合行动制度、大气污染补偿制度以及空气质量监测制度和评价制度、设立执法常设机构、改善现行大气污染联合防治的区域划分制度等内容。
其他文献
一节灵动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学生的思维落差合理设计问题,并通过精编数据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感受
时间延迟积分(Time Delay Integration,TDI)CMOS图像传感器通过提高采样速率和积分累加,实现亚像素图像信息采样,在线阵图像传感器领域得到关注。采样速率、累加电路和量化电路的性能直接影响TDI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质量,对基于TDI CMOS图像传感器的累加及量化电路进行研究,对提高扫描图像的成像质量和信噪比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无透镜细胞成像系统对图像采集系统的性能要求,在分析TD
以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H4)、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DF3)、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原料,磺酸树脂球为催化剂,合成了不同活性氢质量分数的含氢氟硅油,再将其与端乙烯基或侧乙烯基氟
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内分泌代谢紊乱及某些急慢性并发症,使机体的防御功能显著降低,对感染易感性比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1].糖尿病患者感染多见蜂窝织炎,进展迅速,短期内累及
许多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劳动者,为了及时拿到自己的劳动报酬,可谓“绞尽脑汁”。在讨要欠薪时,如果灵活运用法律知识,便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本“利”兼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生鲜农产品从种植基地到市场运输过程中,冷链物流在农产品质量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该文首先总结了新常态下我国
由于生物材料中甲壳素或壳聚糖是大分子, 不溶于水, 以及与蛋白质等结合在一起而难以定量测定, 工业生产中尚无甲壳素或壳聚糖纯度的标准测定方法; 采用甲壳素水解生成氨基葡
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控制碳排放量、提高碳减排效率,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正】 ISO 5127《文献工作——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是文献工作方面的一项基础标准。它以分章形式公布,是形成系列的正式国际标准。早在1969年,先是以ISO/TC46/WG3,后来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