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对象五省,是隋代中枢中五个以“省”命名的政府部门,包括尚书省、内史省(即中书省)、门下省、殿内省和秘书省。其中尚书省、内史省和门下省就是学界所习称的“三省”。
对于三省体制,由于是唐初中央最重要的行政中枢,所以历来的研究均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对其起源的追述往往过于简单。唐代制度来源于隋,所以对于隋代制度的研究是必要而且重要的。我们认为,隋代三省体制并未在制度上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隋初尚书省权力过大。内史、门下二省并不能对其构成有效的制约,无论是从各省长官的权力,还是从实际政治的运作都能体现这种状况。
二是君主权力的无限扩大。这又是与第一点相联系的,君权对尚书省长官权力过大产生怀疑与不满,所以极力压制该省的权力。文帝是将驯服的官员任命为尚书省长官,而炀帝则是以空缺不补的形式使尚书省退出权力的中枢。
正是因为隋代尚书省遭到了来自皇权的打压,使魏晋南北朝以来手握重权的尚书省长官退出了权力中枢,不再参与政策的讨论与制定。这种倾向被唐代继承了下来,而且进一步作出了制度上的规定。
唐的三省完全是国家政务机关,所处理的主要是军国事务,但是这种情况是到唐代才正式完成的。在隋代,门下省除了处理政务以外,还负责相当一部分皇家事务,也就是在门下省机构设置中,体现了家、国不分的现象。我们认为,这种情况除了门下省本身的因素以外,还与尚书省、九卿之间权责的不明确有相当的联系。
隋炀帝新设置的殿内省就是为了解决行政中枢中家、国不分的现象,将门下省与九卿中管理皇家事务的职能剥离出来,统一由殿内省掌管。殿内省的设立也说明了在中古政治史研究中,除了关注权力的分化与组合以外,皇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应该被纳入考察的范围,并进一步可以思考皇权、政权二者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秘书省并不是权力核心也与权力机关并没有太多联系,它是一个学术机构。这里要研究的并不是职官的设置,而是从任官人员的出身来考察南北学术的发展以及隋代学术的渊源。通过考察,我们认为至迟到隋炀帝时期,南方士人或者说有南方学术背景的士人已经全面占据了秘书省的主要职位,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唐长孺先生关于北朝文学师法南朝的观点。
本文是以实证研究为基本的方法,并利用新出版的《隋代墓志铭汇考》提供的新资料,通过考证各省主要任职官员的基础上,对学界已往没有注意或者较少注意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一得之见,也希望能够对隋代中枢机构的研究能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