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所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GC主要起源于胃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组织学上胃腺癌占95%。尽管近些年来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但由于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及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胃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每年新产生胃癌患者约有2万多人。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发病率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日本、中国、智利、爱尔兰等国家及地区,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北美、西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北胃癌的发病率明显较南方地区高;而我们豫东地区处于豫皖交接地区,也是胃肠道肿瘤的高发地区之一,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仅次于食管癌。目前对早期胃癌的确诊主要依赖于胃镜加胃粘膜活检,胃镜检查加组织学检测已成为胃癌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胃镜检查高经济成本、患者依从性差,阻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而胃癌的血清学标志物,如血清癌胚抗原(CEA)、CA-199、CA50、CA125等虽在胃癌患者中均可升高,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尤其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更是有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除具有促炎作用外,也可促进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的形成,并且MIF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MIF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肺癌、肝癌、胃癌等多种肿瘤中均呈高表达,而与其紧邻的癌旁组织中无表达或表达降低,且MIF的表达水平与不同种类的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具有相关性,提示MIF可能与一些肿瘤的恶性演进过程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亦可以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主要通过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进而增强血管通透性的功能。但有关MIF和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目前报道较少。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豫东地区胃癌组织中MIF、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作为胃癌早期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08-2013年手术切除的89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2013年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及癌旁标本4对,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免疫蛋白印迹法及PCR技术分析MIF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MIF和VEGF在胃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8.8%(79/89)和50.6%(45/89)。利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IF和VEFG蛋白表达,发现MIF和VEGF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半定量PCR检测发现,在肿瘤组织中MIF及VEGF的m 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不同年龄以及性别组之间MIF和VEGF表达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而MIF和VEGF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MIF和VEGF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MIF和VEGF联合检测可能是胃癌发展及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可能参与了胃癌的恶性进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