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纳米SiO2化学复合镀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wh14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随着工业的极速发展,材料日益更新,纳米颗粒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研究,采用化学复合镀方法,可以有效的把纳米性质体现在镀层中,从而使镀层的硬度得到较大提高,耐腐蚀性能及耐磨性能极大的改善,同时结合强度也进一步提高,发挥出良好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用两种制备化学复合镀层的方法来研究复合镀层的性能。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在水介质中的分散,分别采用各种物理分散和化学分散的方法使纳米颗粒在化学镀液环境中分散,并比较多种分散方法及其配合,找到化学复合镀层液pH值和温度下比较好的分散方式,应用到Ni-P-(nano)SiO2化学复合镀中,同时自制二氧化硅溶胶川溶胶凝胶法进行化学复合镀,利用SEM、显微硬度计、腐蚀电位仪和静态浸泡法等手段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硬度和耐腐蚀性进行分析,并与Ni-P镀层性能进行比较。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机械搅拌及超声波分散方式对其分散,同时,选取吐温-80Tween-8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焦磷酸钠TSPP分散剂,以不同的种类和用量先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进行正交试验,考察分散性和稳定性,得出最优组合为:750r/min机械搅拌持续20min、600W超声持续7min,Tween-80体积0.2%,TSSP 0.2mg,此时纳米粉体分散性良好,未出现明显团聚。2.将纳米分散性最优组合运用在纳米颗粒法复合镀,通过对镀层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硬度值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纳米颗粒镀在了化学复合镀层中,但是颗粒有些偏大,分散不太均匀,有少许的团聚现象,硬度值与化学镀层相比略微提高。总体上,纳米颗粒法制备化学复合镀层成功,但效果不太理想。3.溶胶凝胶法复合镀,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镀层内部和表面,Ni-P-SiO2纳米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相比比Ni-P镀层得到提高,同时结合强度及耐磨性在镀态情况下,Ni-P-(nano)SiO2镀层比Ni-P合金镀层的结合力更强,并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通过自腐蚀电位仪以及在室温下10%H2SO4和15%HC1标准腐蚀溶液中腐蚀12小时静态浸泡法对基体试样、Ni-P合金镀层及纳米复合镀层试样和进行耐腐蚀性试验,化学复合镀层与Ni-P合金镀层相比,耐蚀性得以增强,远高于基体碳钢。同时化学复合镀层与Ni-P合金镀层在3.5%NaCl溶液中做极化曲线测试,化学复合镀层相比Ni-P合金镀层,耐腐蚀性能有了提高。
其他文献
六自由度检修机器人属于特种作业机器人,主要负责蒸汽发生器中传热管涡流检查、传热管超声检查、传热管堵管、水室表面状况的电视检查等,对改善核电站工人的工作条件,提高自动化
轴承是最重要的关键基础件之一,被称为“高端装备制造的关节”,而钢球则是轴承中最容易损坏的部分,对轴承质量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钢球的裂纹、划痕、凹坑等表面的缺陷会使轴承
聚烯烃应用广泛,其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程度的综合体现。串级催化聚合以乙烯为唯一单体在一个反应器内直接制备乙烯/αα-烯烃共聚物,避免了α-烯烃的生产、纯化、储存和运输等环节,可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对共单体含量高的聚合物,通常熔点偏低,影响聚合物热使用性能;目前缺乏对高温高压条件下的乙烯串级催化聚合制备POE的研究。控制单体进料策略可有效地进行聚合物链组成和结构以及聚合物聚集态结构的调控。类比
离散的制造业中,多个制造单元之间的协同作业,依然是制造的难点问题。目前设备仅仅作为加工工具,被动地接收控制指令。如果能够让设备主动地参与任务的分解和分配,那么对提高
低碳烃包括烯烃、炔烃和烷烃是重要的基础化学品和清洁能源,分离纯化是低碳烃高效利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传统的分离方法如深冷分离法、溶剂吸收法等存在能耗高、设备投资大等缺点,亟待发展高效分离新方法。吸附分离是一种节能高效的低碳烃分离纯化技术,其核心是发展新型多孔吸附剂。阴离子柱撑微孔材料(Anion-Pillared Ultramicroporous Materials)是一类新型的微孔材料,框架阵列有
期刊
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为了实现对产品质量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将产品检验环节集成到企业的信息系统中是当代制造企业的必然选择。建立产品检验管理系统,其目的是对检验过
由于工业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设计中标准件和常用零件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建立以标准件为核心的零件库是避免重复劳动,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计算机辅助
期刊
润滑是在相对运动表面加入第三种物质,以降低摩擦、减少磨损的措施。润滑站是一种润滑设备,通过压力把润滑油强制输送到机器的摩擦部位,因此广泛应用于化工、水泥、矿山、锻压、冶金、电力等设备。在润滑站的设计中存在元件选型需要大量查表、过滤器选型结果差别较大、管路直径的确定大多凭借经验,润滑站系统性能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一般形式润滑站的结构组成为基础,开展了对泵及过滤装置的精确选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