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除了为细胞供能外,还参与细胞中其他重要功能,这些功能主要由线粒体蛋白执行。99%的线粒体蛋白都是在细胞核内编码,然后在核糖体翻译后经线粒体膜上的蛋白质机器协同转运分选到线粒体的不同区室。这些蛋白有5条分选途径:前导肽途径(Presequence pathway)、载体蛋白途径(Carrier pathway)、β桶蛋白途径(β-barrel pathway)、α螺旋蛋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除了为细胞供能外,还参与细胞中其他重要功能,这些功能主要由线粒体蛋白执行。99%的线粒体蛋白都是在细胞核内编码,然后在核糖体翻译后经线粒体膜上的蛋白质机器协同转运分选到线粒体的不同区室。这些蛋白有5条分选途径:前导肽途径(Presequence pathway)、载体蛋白途径(Carrier pathway)、β桶蛋白途径(β-barrel pathway)、α螺旋蛋白途径(α-helical pathway)及半胱氨酸富集蛋白途径(Cys-rich pathway)。这些途径主要由外膜上的3大转位酶复合物(TOM、SAM和MIM)和内膜上的4大转位酶复合物(TIM23、TIM22、OXA和MIA)介导完成。线粒体内膜TIM23复合物负责转运约60%的线粒体蛋白,这些蛋白分布于线粒体基质和内膜,在线粒体氧化呼吸和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酵母TIM23复合物已经鉴定出11个组分,通过2种不同组成形式(TIM23Sort和TIM23Motor)将蛋白分别转运到内膜或者基质中。TIM23复合物组分较多,组成形式复杂,其表达与纯化难度较大,目前已有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大都针对单个亚基,仅能提供有限的信息,且其具体的转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拟获取酿酒酵母内源TIM23复合物蛋白样品,探索TIM23复合物转运中间态的捕获条件,为解析TIM23复合物的结构和阐明机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利用酵母内源性表达纯化方法构建酿酒酵母Tim23 C-TAP菌株;大量培养Tim23 C-TAP菌株后在原位提取纯化酵母TIM23复合物,获得纯度高、性质较好的TIM23蛋白;同时也利用哺乳细胞异源表达体系成功表达TIM23所有组分,并获取了Tim23-Tim17-Tim50的核心复合物;利用不同的底物蛋白筛选TIM23复合物转运底物的中间态捕获条件,通过表达不同的融合sf GFP的底物蛋白,随后利用酿酒酵母线粒体对底物进行体外转运,成功捕捉到TIM23复合物结合底物中间状态。因此,该研究为之后进一步解析TIM23复合物的结构及阐释其工作机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考虑到活性硫的重要性,开发能够区分检测活性硫的荧光探针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的需求。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些分析方法用于检测分析特定的活性硫,如: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质谱。然而,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样品或昂贵的仪器,此外,较长的检测时间也限制了这些方法的使用。小分子荧光探针因其自身结构具有可调控性,检测物质时响应灵敏、选择性好、损伤小以及可视化等特点,可用于环境中有害物质分析检测、细胞与组织成像
喹唑啉是一类重要的在1,3-位含氮的稠环化合物。它广泛存在于各种包括抗癌抗肿瘤、抗菌、抗惊厥、抗结核等的具有生物药理活性有机分子中。目前已扩展至癌症治疗的一些药物中包含4-喹唑啉酮这一核心结构,且还具有催眠、镇静效用。同时,2,3-二氢喹唑啉-4(1H)-酮这一核心结构在许多天然药物分子中都含有,且此结构易被氧化成相应喹唑啉-4(3H)-酮衍生物。异噁唑类化合物也是一个研究热点,在天然药物和农业中
铁氧化物是岩石与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物生长与粮食增产的营养来源,同时也可以作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诊断指标。江西省土壤风化淋溶强烈、生物循环活跃,铁锰在B层相对富集,铁氧化物含量高。传统土壤铁氧化物实验室分析费时费力,操作步骤繁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智慧农业发展的需求。随着便携式土壤近端传感器的不断发展,提高了我们利用光谱信息在实地评估土壤状况的能力。便携式近端传感器在获取土壤光谱信息的过程中,
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其中干旱、高温和土地盐碱化是植物生长发育中面临最多的非生物胁迫。作为固着生长的生物,植物进化出精巧有序的应答机制来抵御非生物胁迫。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作为暖季型草坪草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草种,广泛应用于运动场地、庭院、生态治理等各个方面。狗牙根对非生物胁迫有较好的抗性,但是如何感知并响应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较少,因此对其展开研
野生莴苣(Lactuca serriola)是栽培莴苣(Lactuca sativa)的祖先,在莴苣的遗传改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野生莴苣的散种(seed shattering)性状阻碍其种质资源的利用。莴苣在进化过程中由散种的野生莴苣进化为不散种的栽培莴苣,本研究想要通过正向遗传学的手段克隆控制莴苣散种的基因,为野生莴苣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室前期利用Wo111×PI491245 F2散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是指转录本大于200 nt但不翻译蛋白质的基因。在十几年前,lnc RNA等基因间区的非编码元件一度被认为是基因组中占据了极大区域的垃圾序列。伴随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人类基因组高达80%的区域可以表达RNA,而这些被表达的非编码区域容易形成lnc RNA。虽然越来越多的lnc RNA被发现并被证实功能,但由于其演化速度快、序列保守性低、物种特异性高、部分l
生殖发育和配子发生是物种延续的基础。卵子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动态过程,此过程涉及错综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最近的研究中被证明参与并调控了多种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已有的研究表明,lncRNA在哺乳动物小鼠以及猪的卵子发生及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3]。因此,系统挖掘和分析lncRNA在卵子发生中的作用对探究生殖发育的调控机制具有深远影响。鱼类卵子发生过程往往
猫跳河为典型喀斯特地貌高原河流,其中下游的红枫湖水库、百花湖水库为贵阳市500多万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其水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市民的饮水安全。浮游植物作为优良高效的环境指示物种,其群落结构特征与物种多样性可以作为水库水质评估与监测重要指标。为了探究猫跳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功能群演替规律、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本次研究于2020年11月(枯水期)、2021年3月(平水期)、2021年7月(丰水期)
场地土壤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的典型有机污染物,并具有环境持久性、远距离迁移性、生物蓄积性、高毒性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作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潜在危害。传统处理土壤中PAHs污染的方法有焚烧、淋洗、化学氧化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不足之处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鲜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氨基酸是茶叶中重要的风味物质,系统的研究茶树氨基酸具有积极的科学意义。目前,利用茶树遗传资源开展的氨基酸关联分析和功能基因挖掘的研究较少,关于氨基酸自然变异的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明晰。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9个具有代表性的茶树品种的两种组织(成熟叶和嫩叶)进行氨基酸含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