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术前行18F-FDGPET/CT显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行相应肺叶切除+引流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不伴淋巴结转移者45例,即无淋巴结转移组,伴淋巴结转移者30例,即淋巴结转移组。对照病理学检查淋巴结区域在PET/CT上共观测130个淋巴结,非转移性淋巴结79个,即非转移性淋巴结组,转移性淋巴结51个,即转移性淋巴结组。分别测量肺癌原发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大小及淋巴结SUVmax、短径、CT值,并观察原发灶位置(位于肺野内1/3为中央型肺癌,位于肺野外2/3为周围型)。记录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cellcarcinomaantigen,SCC)]水平,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记为0,任意一项高出正常范围上线0~1倍计为1,1~2倍记为2,以此类推,高于5倍及以上均记为5;若有2项或3项升高,以最高的一项为准。用t检验、Mann-Whitney检验对原发灶SUVmax、大小及位置,淋巴结SUVmax、短径及CT值以及血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对上述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行多因素二分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建立诊断淋巴结转移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分析淋巴结短径、淋巴结SUVmax及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效能并确定淋巴结短径、淋巴结SUVmax诊断淋巴结转移界值;采用卡方检验比较PET/CT与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淋巴结转移准确性的差异。 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原发灶SUVmax(t=3.644,P=0.000)、大小(t=3.290,P=0.002)、位置(Z=-2.208,P=0.027)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Z=-3.55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移性淋巴结组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组的淋巴结SUVmax(t=5.137,P=0.000)、短径(t=4.285,P=0.000)、CT值(t=-3.7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为原发灶SUVmax(OR=1.172,P=0.043)、淋巴结短径(OR=1.318,P=0.029)、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OR=7.293,P=0.010)。 3.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为0.937±0.025(95%CI:0.888~0.987),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9.6%、95.3%;淋巴结SUVmax的AUC为0.749±0.050(95%CI:0.650~0.848),诊断界值为4.75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5.1%、81.4%;淋巴结短径的AUC为0.719±0.053(95%CI:0.615~0.823),诊断界值为8.75mm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1.2%、79.1%。 4.Logistic模型对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为88.5%,PET/CT(淋巴结短径>8.75mm和/或SUVmax>4.75)诊断准确性为75.4%,两者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1,P<0.05)。 结论: 1.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与原发灶SUVmax、大小、位置及淋巴结短径、SUVmax、CT值以及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关。 2.原发灶SUVmax、淋巴结短径、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是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 3.基于PET/CT显像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提高了对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