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建构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8420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830年美国第一位传教士裨治文来华起,美国传教士开始了在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传教活动。为了推动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中国的基督教化”这一最高宗教目标,在传教过程中,部分美国传教士,如裨治文、伯驾、卫三畏、丁韪良、林乐知、明恩溥等,笔者在文中称之为“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他们突破了以往以教堂为中心的传教方式,利用报刊、出版等大众媒介传播方式进行宗教及文化传播,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传教士媒介话语空间,并在这一空间中建构了传教士媒介话语中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谱系,这一形象谱系的建构有助于美国传教士完成“基督教化中国”抱负的大众化、符号化表达。基于此,本文以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为研究对象,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传播学、形象学、符号学的相关方法与视角进行研究。本文在研究框架上引入传播学研究中马莱茨克提出的“大众传播场”的概念进行总体构架,主要将美国传教士进行的媒介传播活动放入传播场中,通过对传播情境、传播者、媒介结构、传播内容,以及受传者的反应等因素进行考察,对媒介形态下的美国传教士建构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进行研究,从而观察形象建构对于基督教符号体系在中国传播的路径,以及受众对于基督教符号体系的反应。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论部分外,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对美国来华传教士进行大众媒介传播活动的传播情境进行了考察,包括美国来华传教士作为传播者所处的宗教社会背景,以及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传播的传播环境。19世纪30年代后,美国传教士携带基督教进入中国,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不同的宗教、社会、文化等因素形成了中美两种文化间的冲突与碰撞,由此形成了基督教在华传播的传播情境。传播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传教士的传播动机及行为,受传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了传教士的传播途径、传播内容及传播效果,这两者构成了媒介传播活动的传播情境。第二章主要对传播者即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进行了考察,主要对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及传教活动的规模、媒介传播的动机、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的群体认同因素、作为形象建构者的条件,以及群体自画像等因素进行分析。结合作为传播者的美国传教士群体的上述因素的分析,传教士的思想、传教士建构的形象以及形象符号的象征意义就可以得到很好地破译。第三章主要对传教士使用的大众传播的媒介工具进行考察,具体对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形成的媒介结构、媒介内容、规模以及由此形成的传教士媒介话语空间等因素进行分析。19世纪美国传教士利用大众媒介工具进行传播具有革新意义。它最大的意义在于使传教活动从以教堂为中心的小众传播转向以报刊为媒介的大众传播,从而使基督教这样一种异质文化符号体系进入到了中国社会的“意见的市场”之中,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也因此发生变化。第四、五章主要考察了媒介传播的传播内容,具体对传教士在媒介话语空间中建构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以及其形象建构的符号意义进行分析。传教士通过不同的精神形象、宗教形象、社会形象、道德形象、教育形象、女性形象、政治形象的呈现,建构了以“否定中国”为特征的中国形象,以及作为基督教模范社会的美国形象。这种二元化的话语建构实际上是以美好的美国形象裹包的“基督教符号体系”瓦解以儒教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符号体系。因此,从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传教士媒介话语中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承载着一套“形象符号”和“符号秩序”,体现着传教士对于中国社会进行“精神征服”的目标,承载着美国传教士“基督教化中国”的抱负。第六章主要考察了作为传播客体的中国民众对于传教士推进的形象符号及基督教符号体系的反应。面对基督教这一异质符号体系的传播,中国民间社会采取了“民间传言”的符号方式对基督教进行扭曲、排斥;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则采取了理性的态度,对传教士建构的基督教符号体系进行选择性接受,即摒弃了基督教核心符号,根据自己的价值及需求,选择性接受了裹包其上的文化、制度、教育、科技等层面的形象符号。结论部分结合本文设计的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建构与传播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的研究模型,通过对19世纪美国传教士进行的媒介传播活动的以上要素进行考察,本文得出结论:19世纪美国传教士推进的基督教符号体系并未实现预期传播效果。虽然部分符号被晚清知识分子选择性接受,但其核心符号并没有深入到中国社会与文化肌理中去,它始终作为一种“异在化”的符号方式出现在中国传统符号秩序之中。然而,基督教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努力并未结束,其效果或许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才见分晓。本文选择19世纪美国传教士在中国进行的大众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还在于观察19世纪两种异质性的符号体系相遇时,传播者如何根据现实的传播情境选择有针对性的传播途径,进行新的符号体系的建构与传播?新的符号体系在当地推进的轨迹是怎样的?本地受传者对于异质性符号体系持有怎样的态度?这些问题对于当下理解、处理不同符号体系之间的冲突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本文就医用吸收性胶原海绵 (简称胶原海绵 )和明胶海绵在出血创面治疗上进行详细的临床实验对比。方法 对收治的 16 4例出血创面患者 ,按住院顺序和创面类型 (急性、
论文以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为选题,以文化产业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为基础,明确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并揭示其内涵,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教材建设,还是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人们越来越重视物理文化的传播在新课改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借助物理学
招聘工作是组织人才输入的起点,尤其在企业中,人才的有效招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企业近远期的生存、成长和发展。拥有了高素质、有能力、有激情的员工,并对招聘来的员工如
德国中小企业富有创新活力,与政府主动提供系统化的支持政策密不可分。在金融服务领域,德国政府围绕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的产业链条,实施多样化的支持项目,形成较为完善的
文章以某改建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时立模标高控制原理及影响参数,得出了立模标高主要影响参数及其控制方法,为正确进行参数调整提供了依
研究背景和目的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是一种少见的胸膜部侵袭性肿瘤,预后极差。它的发病通常与接触石棉有关,尽管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石棉的
<正>一、电视广告与广告意识中国从1958年就开始发展电视事业,但迎来商业广告的正式开播却是在整整20年之后。1979年1月25日,上海电视台成立广告业务科,随后的1月28日,时长1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旅游业总收入近15年来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推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随着居民的收入和城镇化率的提高,居民旅游消费结构
进入21世纪,全球正在经历第五次并购浪潮,而中国也正在经历第三次并购浪潮。并购包含兼并和收购,并购可以带来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计算机行业是目前并购活动最活跃的三大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