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参数对定向凝固钛铝合金与铸型涂层界面反应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zhaox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定向凝固制备Ti Al合金的过程中,合金熔体与铸型材料间的界面反应是影响铸件质量和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而定向凝固的工艺直接影响到熔体与铸型界面反应的强度,进而影响铸件表面的质量。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定向凝固时工艺参数对界面反应的影响规律,对优化定向工艺、提高铸件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带有Y2O3涂层的Al2O3铸型制备定向凝固Ti Al合金,通过分析铸件界面的微观结构,阐明抽拉速率、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界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抽拉速率能减弱合金熔体与涂层间的反应程度,但速率过大则定向组织不理想,适宜的速率在40~60μm/s之间;升高保温温度会导致界面反应加剧,试样边界的完整性下降,O元素在合金基体内的扩散距离增大,温度高于1973 K时熔体内的Ti原子与O原子发生反应,生成Ti的氧化物;延长保温时间会使界面反应加重,反应层厚度增大,时间超过20 min后Y2O3涂层不能有效地阻碍Ti Al合金熔体与Al2O3铸型的接触。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温度对界面反应影响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界面体系的原子平均动能略有增加,界面反应能增大,O原子进入Ti Al合金基体的数量增多,在基体内的扩散系数也增大。通过分析模型的电子结构发现,Ti与O间的相互作用比Al与O强;升高温度,O原子与Ti、Al原子间的电荷作用增强,Ti-O键的布局数增大,电子由Ti原子向O原子转移;在1973 K时键长稳定,Ti、Al与O的化学反应达到稳态。通过计算不同温度下合金熔体的活度系数发现,温度越高,熔体中Ti和Al的活度越大,Ti的活度大于Al,在与O原子的作用中占主要地位,这与模拟结果相符。结合实验和模拟结果可知,界面反应包括物理侵蚀和化学反应两个过程,熔体与涂层的接触时间影响涂层的稳定性,温度影响高活性原子间的化学反应。
其他文献
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重,太阳能发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硅太阳能电池作为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其最高转化效率一直在20%左右。玻璃盖板作为太阳能电池的一个
血管的再生效率在人体组织、器官再生重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生血管网络给缺损部位的细胞迁移、分化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也是体外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肌肉、骨骼等人体
对于PEMFC阴极催化剂,目前性能最好、研究最多的仍是Pt基催化剂,但由于Pt等贵金属成本过高、资源有限,阻碍了PEMFC的商业化。因此,价格低廉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成为长远选择。过渡金属复合型氧还原催化剂在酸性环境下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近几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1)本文以2,6-二氨基嘌呤(Hdap)为配体合成了Fe-Hdap/C氧还原催化剂,并优化了热处理温度和Fe含量。利用XRD对催化剂成分和
作为最早发展的一批高熵合金,有关AlCrFeNi-M(M为Co、Mo、Ti等元素)的研究涉及到合金的各个方面。其中,有一些合金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即元素M的变化对合金组成相的影响并不显
在硅器件制造过程中,过渡族金属作为最常见的杂质,很容易玷污到硅器件上。由于其在晶体硅中具有较高的扩散系数且固溶度对温度有强烈的依赖性,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很容易以复
本文选取合金的两种非平衡制备方法—深过冷快速凝固法和高能球磨法制备了Ni-Fe-Pb和Fe-Cr-C单相过饱和固溶体,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
铋层状类钙钛矿结构的铁电薄膜因为具有高的剩余极化、低的矫顽场、高的居里点等优良特性而备受人们的关注。目前常见的有SrBi4Ti4O15、CaBi4Ti4O15等四层的铋系类钙钛矿结构薄膜以及Bi4Ti3O12等三层的同种结构的薄膜。Bi4Ti3O12等三层的薄膜有着较大的剩余极化和较低的合成温度,但是抗疲劳性能较差。相反,SrBi4Ti4O15等四层的薄膜虽然剩余极化稍低,但是抗疲劳性能却十分的优
随着中国铁路的急速发展,铁路噪声慢慢成为影响铁路发展和损害铁路沿线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对铁路声环境质量的要求,在修建铁路时,不仅要绕避居民区,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