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经济增长模式属于投资型和出口型,内需匮乏问题凸显,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扩大消费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模式,探求新的突破口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具有深远影响。在消费函数形态中,资产价值变动与消费支出的关系,即资产的财富效应已成为各方研究重点。但现有的学术研究多集中在全国总体或者城镇地区,而忽略了广大的农村地区,并且多以住房资产和股票资产作为财富效应的代表变量,而忽略了我国农村居民资产最主要持有的方式——银行储蓄资产,从而研究农村居民银行储蓄资产变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据此,本文旨在对我国农村居民银行储蓄资产财富效应存在性及其作用大小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探讨。基于上述论断,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居民资产财富效应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方案,明晰行文思路,寻找可行方法,搭建研究框架。继而具体阐释了财富效应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梳理了财富效应的形成机理与传导机制,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了我国居民家庭资产财富效应的检验模型。随后,文章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银行储蓄资产的现实状况,变动特征和增长成因,并重点研究了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强度大小。本文利用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人均银行储蓄资产的全国和地区数据,分别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银行储蓄存款财富效应的总体状态和地区差异状况。时间序列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影响其消费最重要的原因,银行储蓄资产财富效应显著为正但程度微弱;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也证实了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存在正的银行储蓄资产财富效应,但省域之间差异明显。因此,为促进我国农村居民银行储蓄资产财富效应的有效发挥,文章提出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改革,稳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疏通农村居民金融投资渠道,切实加强省域间交流与合作等相关政策建议,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