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与情性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知识分子的哲学或宗教思想往往是他安顿灵魂与生命的家园。用黄庭坚的话语来讲就是“使根深蒂固,然后枝叶茂尔”(《与洪驹父书》),“根源深远,则波澜枝叶无遗恨矣”(《答王复观书》)。关于“性与天道”的哲学思想是黄庭坚安身立命之本;而诗学思想及其创作则是其枝上青翠的绿叶与怒放的花朵。把他的哲学与诗学思想视为一个整体去研究、体验和再现黄庭坚的心灵世界和艺术精神,无疑是必要的。本文拟从文化史的视域,触摸黄庭坚的心灵历程与精神境域,解读其丰富的哲学与诗学思想。 1、努力把黄庭坚置于北宋思想史的丛林中,分疏黄庭坚的思想源流。儒学复兴是北宋学术的首要课题,黄庭坚的儒学思想得纯正于李公择,得深湛于孙莘老。同时受黄介等人的影响,对老庄学说产生了浓厚兴趣。熙、丰年间,在王安石的推动下形成过一次研习义理和诵习老庄的思潮,在此前后黄庭坚充实孟子和易学思想为基础,融合老庄的天道性命学说,形成了其心性思想的基本架构。此后,黄庭坚汲取黄龙宗禅学,完善自己的思想,建立了以见性为宗,三教圆融的思想体系,并在与蜀学、洛学的比较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理论特征。 2、系统总结黄庭坚“心性论”思想的体系与特征。他的心性论思想以孟子的“反诸己”与老庄的“归根”为出发点,汲取易学、孟子与佛教禅宗的基本观点,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心性的圆明澄澈。心体质性本然,充实而光明,超越善恶二元之上。作为“不器之器”,必须通过致养才能成“器”,焕发出心性的自然辉光;二是万物一家的心灵境界。通过涵养、提升和扩大心灵的境界,心灵可以涵育万物,“达于天地之大”,万物体现着心灵的境界与辉光,心与物、天与人浑然一体。三是读书与言行皆能养性。黄庭坚提出性与知、行的统一,治经读书与语默举止都是涵养心源、提升认知境界的基本途径。同时重视“无心近道”的直觉的生命体验,以期把生命融化入“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天地境界之中。这些都对其诗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中国基层民主自发展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且正在向其它领域不断的推进。但是,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也遇到很多的困难,有很大的起伏。文章旨在通过对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状
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来进行文化批判——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
本文系统清理了中国比较诗学三十年来的发展轨迹,并分为三个阶段叙述,从纵向的时间性流变、横向的空间性拓展以及学科体系内部的否定与承传三个维度,整体论述和评价了这三个
诗本正体,自古皆以“温柔敦厚”为准绳和规矩。然东坡诗中有大量的戏谑调侃之作。诗作如此谐谑,颇值人们注意和研究。在界定了谐谑诗的内涵外延并探明谐谑诗源流后,本文着重
“诗界革命”是晚清重要的一个诗学口号,它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震撼了整个文坛。然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对它的评价却并非与事实相符。本文以“诗界革命”的
自从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这个概念以来,"以人为本"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学术界主要从"以人为本"提出的缘由、"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提出的现实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在结束了十年的“文革”之后,进入了文学史上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转型期中,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处在变动更新中。对社会现象反应敏感
数十年来,我国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保髋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理论上逐渐明晰了股骨头髋臼的血液供应、髋关节发育不良导致早期髋骨关节炎的病理机制;临床上推广了髋臼周围截
本文介绍了铝箔轧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结合生产实际阐述了铝箔轧机的日常维护要点,并对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对于提高铝箔轧机的维护水平有重要借鉴作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各级各类学校,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它也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作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