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通过特殊的艺术媒介,把心中想表达的内容转化成一件作品的过程。艺术创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的自由创造活动,一件艺术作品从创作之初至作品的完成,包含了很多影响因素,其中艺术家的性情、创作的技法、艺术家本人的文化修养都与艺术作品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对艺术作品中的内在精神和审美观念也不断提升,艺术创作中的真诚显得越来越不可缺失,真诚是艺术创作中的“真性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孔老夫子的仁义礼智信,到庄子对“真”的无上诉求,其中“真性情”是影响艺术创作中的性格因素,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是人性的一种展现。本文将艺术创作中的“真性情”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研究主体,找出“真性情”的历史出处,分析“真性情”在艺术创中的理论依据,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真性情进行研究。一、真性情是人性的完美展现,主观上是本真的性情,客观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主观、客观的真性情进行比较研究;二、艺术家的真性情,本文分别对吕敬人、靳埭强、林怀民、贝聿铭、吴冠中等人的艺术作品和创作理念展开分析,几位大师用各自领域的技术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比各自之间的异同,从中国传统文化、创作理念等角度阐述他们各自的思想观念;三、艺术创作中真性情的缺失,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是一种文化修养的缺失,没有文化修养的艺术作品无法打动人心,艺术创作中的“真性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四、我国当代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艺术教育的缺失实则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从儿童教育到大学生伦理教育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影响;五、艺术创作中内在的心灵缺失,是艺术创作者自身的问题,当今社会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没有文化自信,借助外来多元文化的技术语言,只注重形式的表现,从而忽略内心的诉求;通过以上五点对当代中国艺术创作的现状进行思考,对徒有其表的艺术创作进行反思,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存在的缺失,进行总结,并且对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及未来探微,让艺术创作中融入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让艺术创作中融入更多创作者对待艺术的真性情,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艺术道路的发展走向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