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补液途径对失血性休克兔复苏效果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k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不同补液途径对失血性休克的复苏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器官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雌雄不拘,经4%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实施无菌手术,行动静脉置管并插胃管。手术后lh,在动物非麻醉状态下从右股动脉快速放血,15min完成,放血量达兔全身血容量的30%;然后缓慢放血,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5mmHg左右,制成失血性休克模型。模型完成1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补液组和静脉补液组,每组6只,并标记各动物。对照组模型完成后无任何干预措施;口服补液组和静脉补液组分别从胃管和静脉输注0.9%糖盐水,量为三倍失血量,速率先快后慢,第1h100ml/h,后2h30ml/h,3h内输完。观察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变化,并统计72h死亡率。  结果:失血性休克兔模型静脉补液组血流动力学、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口服补液组上述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口服补液组的炎症反应优于静脉补液组(P均小于0.05)。兔失血性休克模型72 h死亡率:对照组为100%(6/6)(均在休克后48h内死亡),口服补液组33.3%(2/6),静脉补液组为16.7%(1/6);口服补液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较静脉组高(P均小于0.05)。  结论:口服补液对失血性休克兔早期有复苏效果,但不及静脉补液;而在炎症反应方面,口服补液优于静脉补液。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和Tei指数在评价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的左心室功能,以及指导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治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