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u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是:1.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2.观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内皮功能变化。3.评价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时期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程度。4.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5.分析血液透析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 方法:选取28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利用HandaN法检测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进行评分和分级。采用Celermajer法评价肱动脉的内皮功能。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和肱动脉的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加速度、加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时间速度积分、收缩期/舒张期流速、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 结果:1.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多发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收缩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提高(P<0.05),身高体重指数明显减小(P=0.036),而颈动脉的舒张期流速明显降低,S/D、RI和P工明显升高(P<0.05)。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减低(P=0.020)。内皮功能随着肾功能衰竭病程的延长而减低,而与长期透析治疗患者的内皮功能也明显下降。3.不论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与否,所有病例内皮功能无明显差别。 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明显增多,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明显加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内皮功能明显受损。内皮受损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血液透析对内皮功能亦有影响。内皮功能受损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早期,但不能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超声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内皮功能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方法。
其他文献
探讨乳腺癌X线摄影恶性钙化征像与ER、PR、CerbB-2表达、淋巴结转移及肿块大小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回顾87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双乳腺X线轴位、斜位片,记录乳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美国每年都有30万~80万LEDVT发生,因DVT并发肺栓塞(PE)致死者约10万-20万人之多。我国虽然没有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但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ERβ与VEGF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ERβ与VEGF的表达。 结果:ERβ在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皮肤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成肌细胞[1-2],干细胞通过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参与周围血管的新生修复与重建[3],但是干细胞的
SPM分析法在18F-FDGPET癫痫灶定位诊断中初步应用目的以传统目视法和和计数比值半定量分析法为基础,探讨SPM用于18F-FDGPET癫痫灶显示和定位的可行性。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
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引起免疫应答导致炎症发生、干扰脂质代谢、影响宿主三甲胺代谢途径,从而促进AS.
本研究模拟临床多个照射野三维适形放疗与单野急速照射两种照射模式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的生物效应变化的研究. 方法:采用指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于接种
我国影视剧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的表达对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出口的影视剧作品价值观表达散乱、不明晰、优秀文化成果不多等现实问题.中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国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GPⅠbα基因VNTR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研究,选择137例经脑CT或MRI检查及临床确诊的脑梗死病人作为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豚鼠全脊髓匀浆(GPSCH)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的动物模型,采用三色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