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士李明彻及其科学成就研究——兼论道教与科学的新型关系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rx1007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明彻是清朝著名道士、学者,他的著作《圜天图说》被列入《藏外道书》。迄今,学术界对李明彻及其科学成就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论文对此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主要从八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以天文学、地图学为例,介绍了明清时期的科学。中国科学技术曾有辉煌的过去,但从明朝开始衰落。西学东渐对中国科学、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天文、测绘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都与西学密不可分。作为对西学东渐的过度反应,“西学中源”说出现。“西学中源”的提法显然是不妥的,因为不符合实际情况。但它分为两种情况,应区别对待。第一种情况,强调了中、西学的同源性,有利于西学的传播;第二种情况,否定了西学的先进性,阻碍了西学的传播。 第二章介绍了李明彻的生平事迹、前人评价,以及纯阳观的历史和现状。除著书、绘画之外,李明彻有两件事比较有名。一是创建纯阳观,二是广东洋米事件。纯阳观内有广州地区现存最古的观象台——朝斗台。经分析,朝斗台在李明彻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基本没有起作用。尽管时人对《圜天图说》的评价很高,但在20世纪50年代,冼玉清认为“无甚高论”。后来学术界基本接受这一评价,导致长期以来无人深入研究李明彻的思想。 第三章论述了李明彻的著作,以及他与阮元的关系。李明彻的作品体现在三部分:《圜天图说》、道光《广东通志》和道教著作。论文总结了《圜天图说》的渊源。经统计,《图说》包括“说”96,“歌”7,“图”75,“表”10,内容涉及天文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地理、物理学、宗教、数学。研究发现,李明彻绘制了《广东通志》中的疆域图和海防图,而传统观点认为李明彻仅绘制疆域图。阮元是李明彻一生中的关键人物,是反对“日心说”的代表人物。 第四章总结了《圜天图说》的宇宙学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地球说、“气”说;天有十重,以地为心;次轮说、强调太阳;宗动天与永静天理论。这些理论,李明彻并没有大的创新之处。论文证明了“围日圆象”理论与第谷模型的等效性。对地心说重新评价,认为地心说包括哲学上的涵义和科学上的涵义。只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即承认地球是运动的,并且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地心说仍是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理论。 第五章分析、评价了李明彻的地图学成就。李明彻所著地图,分布在《圜天图说》和《广东通志》中。李明彻绘制的《广东通志》地图,有两个创新之处:以经纬网绘图和绘制县级地图。论文评述了三种地图绘制方法:传统绘制法、西方经纬网法和双重网格法。双重网格法是先进理论和落后方法妥协的产物。经纬制图法理论上最先进,实践中最优越。李明彻在地图绘制方面摆脱了中国落后的传统思想束缚,他的地图学成就处于当时中国的先进水平。李明彻虽以天文学闻名,实际上他的地图学成就高于天文学成就。 第六章评述了李明彻著作中星象学和其它方面的内容。李明彻的岁差值为51”,由第谷首先使用。论文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三种星象标度系统:二十八宿、十二辰、十二次。十二次与十二辰虽有区别,实质是同一种标度体系。自明末至清朝,星象学可分为四个阶段。书中星象学的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圜天图说》中卷,认为恒星总数有1812颗,出自徐光启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第二部分在《续编》上、下卷和《广东通志》中,认为恒星总数3083颗,系采用自《仪象考成》的说法。尽管清朝民间研究天文的现象非常普遍,但官方天文学水平仍然保持了国内领先的地位。这是清朝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李明彻的星象学观念以官方和西方文献为依据,没有自己大的创新之处。但他自己绘制星图,以及他对斗建的观点、对岁差的总结等方面,值得称道和注意。 第七章论述了李明彻的科学精神以及《圜天图说》的特点。书中96“说”,无一“说”与宗教教义(包括道教)有关。《圜天图说》有四个特点:科学性、通俗性、广博性和自洽性。论者可以认为李明彻引用太多别人的东西,但不能说李明彻没有自己的观点。翻遍《藏外道书》,篇幅较长的科学著作只有《圜天图说》。 第八章论述道教与科学的新型关系。论证“李约瑟难题”的合理性。论文论述了道教包容性的概念。道教包容性指道教对其它文化的容忍和汲取。它首先体现在道教中包含有科学的因素;其次,表现在道教旁征博引的文化特点:再次,体现在承认科学在其适用范围内发挥作用。道教建立了与科学的新型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道教旁征博引的包容性;道教和科学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新型关系的出现,不是在现代,而是在清朝李明彻时期。李明彻的旁征博引,以及他的宗教、科学两分,充分表现了道教与科学的新型关系。 综合评论,《圜天图说》是中国最后一批重要的传统天文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较有价值的以天文学知识为主的教科书式科学著作。李明彻在绘制星图、解释斗建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地图学方面的成就处于当时国内的领先水平。在“西学中源”的鼓噪声中,李明彻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接受西方天文学,结合中国传统天文学知识,亲身观测验证,编著《圜天图说》,成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最后一缕晚霞。 论文通过对李明彻及其科学成就的研究,填补了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论文在研究过程中,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道教包容性”的两层涵义和三个阶段等观点;解释了道教与科学新型关系的特点——这种新型关系在李明彻时期已经表现出来;证明了“围日圆象”理论与第谷模型的等效性;对地心说重新评价,认为地心说包括哲学上的涵义和科学上的涵义。这些是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马克·布洛克是新史学的代表人物,他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历史学中,极大地革新了传统史学,这就容易使人误以为其史学理论和方法与传统史学格格不入。过去学界过多地注重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