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脂肪来源基质血管成分(SVF)联合针刺足三里穴位抗皮肤老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型胶原酶溶液及红细胞裂解液制备SVF细胞悬液,染色后采用倒置显微镜测定SVF存活率,采用血球计数板细胞计数法进行SVF计数。24只18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B组、C组和D组。A组大鼠足三里穴位单次注射PBS, B组大鼠针刺足三里穴位10日,C组大鼠足三里穴位单次注射SVF细胞悬液,D组大鼠足三里穴位注射SVF细胞悬液后针刺10日。各组大鼠治疗10日脱椎处死后取得各组皮肤组织。各组大鼠脱臼处死后分别取背部部分皮肤组织,匀浆后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二甲氨基苯甲醛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和ELISA法测定皮肤组织SOD活性、羟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透明质酸水平。各组大鼠取其余皮肤组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后比较各组大鼠皮肤厚度;采用兔抗人八因子相关抗原(Ⅷ-R Ag)多克隆抗体(1:100)行免疫组化染色后比较各组大鼠皮肤血管化程度。结果(1)B组和C组大鼠皮肤组织SOD活性、羟脯氨酸和透明质酸含量均较A组大鼠显著升高(P<0.05),B组和C组大鼠皮肤组织丙二醛含量较A组大鼠显著降低(P<0.05);D组大鼠皮肤SOD活性、羟脯氨酸和透明质酸含量并且较B组和C组大鼠显著增加(P<0.05),D组大鼠皮肤丙二醛含量较B组和C组大鼠显著降低(P<0.05);(2)B组和C组大鼠皮肤厚度和血管化程度较A组大鼠显著增加(P<0.05);D组大鼠皮肤厚度和微血管数目较B组和C组大鼠显著增加(P<0.05)。结论穴位注射脂肪来源基质血管成分(SVF)联合针刺足三里通过增加SOD活性、羟脯氨酸含量,以及降低丙二醛,从而提高皮肤组织的抗氧化防御能力;通过SVF促进皮肤血管化;通过增加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含量,从而提高皮肤厚度;两者结合具有更好的抗皮肤老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