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跟其他语言的双宾动词并不对等,而且动词后面两个宾语的位置及其共现或单现的状况也存在种种差异,双宾句式也有多种,外国人学汉语时,由于母语的干扰,时常会把其母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及双宾语结构句式不作比较而类推到汉语中,因而容易出现偏误。在对外汉语基础教材中,对双宾语结构大多是以部分列举的方式介绍可带双宾语的动词,由于未作具体分析,加之所列举的可带双宾语的动词极其有限,不利于学习者从中寻找规律。
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出发,以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为考察对象,借鉴国内外双宾语研究的已有成果,运用语言对比、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等理论,采用语料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归纳外国学生汉语双宾结构习得的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探讨汉语双宾结构的特点及其教学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教学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对外汉语双宾结构教学提供某些理论和现实的参考依据。研究表明:总结出常用的汉语双宾语动词,概括出核心式、近核心式以及边缘式三个层次的双宾句式,以及左向双宾、右向双宾及左右双向双宾三种类型的双宾构式;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双宾语偏误句的分析,归纳出双宾动词的误用、与双宾句型相关的偏误、与直接宾语相关的偏误、与双宾构式相关的偏误等四类偏误,并从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过度泛化、学习策略及学习环境的影响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些偏误的原因;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初级阶段留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归纳初级阶段外国学生汉语双宾结构习得常见的七个方面的偏误及其出现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