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但是,相对于中医机构数量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利用水平依然提升有限。本研究从城市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需求出发,分析居民利用中医药服务的行为过程,并对影响其医药服务利用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归纳和验证。首先,本研究在计划行为理论(TRA)的基础上,引入安德森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型(BMHSU)作为分析框架,建立解释中医药服务利用行为形成过程的关系模型,归纳出影响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行为的两项直接因素(个体需要和医疗效果)、两项间接因素(倾向特征和使能资源)和年龄等九项调节因素。其次,参考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自制量表,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成都市开展社区问卷调查,得到有效样本864份。再次,经SPSS和AMOS软件对回收的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路径分析、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对研究假设分别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医疗效果和个体需要对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接近;(2)个体需要是倾向特征影响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行为的中介因素;(3)个体需要也是使能资源影响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行为的中介因素;(4)倾向特征和使能资源对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行为具有较弱的直接影响;(5)年龄、家庭收入、中医机构可到达时间和中医相关行业中居民的熟人数量通过对个体需要中介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能够影响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行为;(6)性别、家庭人口数量、受教育程度、家庭医疗支出和医疗保险费用对个体需要中介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没有发现其对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可知:社区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行为的产生来自于疾病治疗需求的出现和对采用中医治疗手段医疗效果的预期。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选择倾向和附近中医医疗资源的可获得性可促使部分居民在无医疗需要的情况下因保健预防目的而直接产生医疗行为。在个体需要的中介作用下,年龄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对中医药服务利用行为的产生具有影响,但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其不具有显著影响,这是由于中医药服务相较于一般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所造成的。最后,本文基于分析结果,总结得出结论,并对中医药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并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和今后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