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买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了卖方市场,导致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与此同时,如何改善“三农”问题,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此外,当今社会,人们在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下,逐渐改变了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使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出现了,并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该模式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等途径实现了生产者、消费者和超市三方共赢的局面,并促进了食品安全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模式实施效果的检测以及评价方面研究尚未深入。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在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农超对接”的内涵、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其次,以“农超对接”模式相关理论为切入点,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角度构建了关于“超市+合作社+农户”农超对接模式实施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再次,通过对枣强县“超市+合作社+农户”农超对接模式运作情况的调查以及研究,对指标体系的使用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出“超市+合作社+农户”农超对接模式评价模型。以该地区农超对接模式的具体案例为模板,对其运行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一般,同时发现了该模式在该地区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具体表现为:合作社规模小;超市管理不规范;“农超对接”对接种类单一、对接数量较小;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以及“农超对接”的认知度较低等四个方面。最后,结合案例地区的评价结果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为该模式的优化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以期作为当地以及周边相似区农超对接模式的运作、发展和完善的借鉴,使优质农产品能够真正赢在超市。笔者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政府部门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第二,提高超市的经营管理水平;第三,开展和加强对消费者进行农产品消费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