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信息交流日趋频繁,全球翻译需求量急剧增长,传统人工翻译难以满足翻译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机器翻译加译后编辑的新型翻译模式应运而生。得益于机器翻译的速度优势和译后编辑的质量保证,该模式在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翻译学者的研究兴趣。隐喻翻译历来是翻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选题,随着研究工具的革新,不少学者开始关注隐喻翻译认知过程,但针对隐喻的译后编辑过程研究鲜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译后编辑对于语言隐喻翻译的适用性,以期深化对隐喻译后编辑过程的了解,为隐喻翻译实践和译后编辑人才培养提供启示。本研究以翻译任务为自变量,即人工翻译和译后编辑两种翻译模式,通过眼动追踪、键盘记录、回溯性思维报告和问卷调查四种数据多元互证,对比30名学生译者在英语隐喻汉译中人工翻译与译后编辑的速度、认知负荷、质量和策略。旨在验证以下针对英语隐喻汉译的四个假设:(1)译后编辑的翻译速度快于人工翻译;(2)译后编辑的认知负荷小于人工翻译;(3)译后编辑的译文质量高于人工翻译;(4)译后编辑中M-M直译策略使用频率高于人工翻译,M-P释义策略使用频率低于人工翻译。研究发现:第一,在处理语言隐喻时,译后编辑的单位字符处理时间短于人工翻译,且具统计显著性,验证了研究假设(1),译后编辑的翻译速度快于人工翻译。第二,译后编辑源语兴趣区注视次数、注视时间和单位字符停顿次数均少于人工翻译,且具有统计显著性,支持研究假设(2);译后编辑目的语兴趣区注视次数、注视时间和总停顿时间少于人工翻译,但无统计显著性,不能验证该假设。研究假设(2)只有部分数据支持。第三,译后编辑隐喻译文的流利度和准确度得分均高于人工翻译,并具有统计显著性,验证了研究假设(3),在处理语言隐喻时,译后编辑的译文质量高于人工翻译。第四,与人工翻译相比,译后编辑中M-M直译策略使用频率更高,M-P释义策略使用频率较低,且具有统计显著性,验证了研究假设(4)。此外,人工翻译中M1-M2替换翻译策略和M-?省译策略使用频率均高于译后编辑,说明人工翻译时译者的隐喻翻译策略比译后编辑更为多样。囿于篇幅,本研究未能全面反应人工翻译与译后编辑在处理隐喻表达时的差异,但对于长期以来学界关于“译后编辑不适用于隐喻翻译”的假设提出了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