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2008年新疆布尔津河上游河源区冰川储量变化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mat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川是气候变化最灵敏的指示器,气候变化是冰川进退的主要驱动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冰川快速大面积退缩,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加速消融趋势,进一步影响到冰川融水径流,从而对下游水资源的变化和利用产生影响,这势必对我国西部干旱区长远社会经济发展、生态与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开展冰川时空尺度变化研究,尤其是冰川厚度及储量变化研究对今后新疆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疆冰川研究主要集中在天山地区,对于分布着我国纬度最高的冰川区的阿尔泰山脉地区,由于复杂恶劣的地理环境等原因研究甚少。本研究中选取阿尔泰山腹地的新疆布尔津河上游河源区作为研究区,以1959年航拍的航片调绘而成的地形图和2008年消融期ASTER影像为数据源,结合RS和GIS技术,基于两期数字高程模型对该区1959~2008年间50年冰川厚度变化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讨论了不同海拔、不同规模冰川区厚度变化特征,结合冰川区面积评估了由于气候变暖引起的冰川面积和储量损失情况及对于水资源的贡献,并与西部其他区域冰川变化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新疆布尔津河上游河源区冰川整体呈强烈退缩趋势。所选取的201条冰川1959~2008年厚度平均变化-20.17m,年均达-0.412m/年;储量减少了5.649km3,冰川冰融水年径流量为7.776×107m3;总面积共减少65.11km2,退缩率30.42%(平均每条冰川缩小约0.324km2);共有58条冰川消失,集中于冰川面积小于0.5km2独立发育的冰川,消失冰川总面积达9.55km2,占1959年面积的4.46%;随着冰川退缩,大冰川向小冰川过度,小冰川趋于消失,小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冰川消融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即在低平冰舌处冰川消融极其强烈,厚度减薄最大值超过了100 m,随着海拔的升高,距冰川末端越远,消融减弱.小冰川受气候变暖影响主要以面积的形式在后退,而较大冰川尤其是大于5km2的冰川,厚度变化较为突出,与托木尔峰地区相似,遵循“减薄后退”的规律。  气温和年降水是导致冰川变化的根本因素,气温的升高导致了冰川零平衡线的上升,使得冰川消融区面积增大,降水中雨雪的比例也影响冰川的物质平衡。从哈巴河气象站数据分析得知尽管研究区降水量增加,但年均降水量较少且增加不是很明显,冰川消融剧烈,很重要原因是升温导致冰川消融量在冬季的积累不足以弥补,冰川物质平衡收入小于支出,冰川退缩更加显著,因此冰川退缩主要是由于气候变暖造成的。除此之外,冰川所处位置、末端海拔、冰川类型、形态特征、运动速度、表碛覆盖等因素也有直接关系。  将新疆布尔津河上游河源区冰川变化与中国西部部分地区冰川面积、厚度及储量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布尔津河上游河源区冰川变化趋势与其它冰川所表现的趋势相吻合,即面积变小,厚度减薄。但冰川退缩幅度较大,对气候变化较敏感。
其他文献
开平碉楼与村落于200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广东省第1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
目前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非洲是由猿向人转化的早期人类起源发生地,在欧亚地区发现的直立人化石,是大约100万年前走出非洲并扩散到亚欧大陆的结果。但当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代
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下,城市化发展与产业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关理论已经证明城市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具有内在联系。城市的发展对二、三产业的发展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历史告诉我们,民族团结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因此,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既是全国各民族
3月17日,河南卫视文化真人秀节目《成语英雄》第二季在京录制,著名作家王蒙和著名节目主持人窦文涛加盟该节目。在录制现场,首次担任电视节目评委的王蒙表示,自己在家也常常
作为水分与能量平衡中的关键变量,精确的蒸散估算信息对于深刻理解气候变化、水循环及陆地生态系统水文过程至关重要,遥感信息是实现面尺度范围的蒸散估算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地
学位
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日益得到人们的推崇和青睐。然而,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却存在乡村旅游发展速度快与乡村旅游理论发展滞后之间不协调,文
南岭及其以南(岭南)地区属于我国的中低纬度地区,其气候受亚洲季风影响极为显著。对该地区气候变化的深入研究,非常有助于了解亚洲季风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然而,由于频繁的人类
随着乡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建设用地的非农化速度也随之加快,致使人地矛盾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在离城市较近的郊区和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问题尤为突出。农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