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全人源LAG3单抗结合表位鉴定及体外抗肿瘤作用机制初探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022年3月18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正式批准抗LAG3单抗Relatlimab联合抗PD-1单抗Nivolumab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 3,LAG3)成为继CTLA-4和PD-1/PD-L1后研究之后第三个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的免疫检查点。目前已有23种靶向LAG3的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在黑色素瘤、乳腺癌、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和胃癌等实体瘤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前期我们通过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筛选及工程化改造获得了一株靶向LAG3的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新型全人源Ig G4单克隆抗体LBL-007,能够有效阻断LAG3与其配体MHC-Ⅱ和LSECtin的结合;在敲入LAG3基因的MC38结肠癌细胞转基因小鼠模型中,该抗体单独使用或联合抗PD-1单抗均能较好的抑制肿瘤生长,但其结合的抗原表位及抗肿瘤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抗LAG3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并构建LAG3+Jurkat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模型,探讨抗LAG3抗体体外抗肿瘤作用及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预测LAG3蛋白表位;采用噬菌体展示随机12肽库筛选抗LAG3抗体潜在的结合表位,采用ELISA进行特异性检测,通过DNA测序分析比对获得抗LAG3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通过Alpha Fold蛋白结构数据库(Alpha Fold Protein Structure Database)预测表位空间结构及位置,为后续晶体学分析表位关键氨基酸作用机制和抗体改构优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探讨抗LAG3抗体体外抗肿瘤作用及机制,使用PHA刺激Jurkat细胞,模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通过ELISA检测细胞IL-2的分泌评估细胞活化程度,同时通过FCM法、免疫荧光法和WB法检测活化后的Jurkat细胞LAG3及HGC-27、MGC-803、A549和PC-9肿瘤细胞LAG3配体MHC-Ⅱ和LSECtin的表达水平;构建活化的LAG3+Jurkat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模型,CCK-8法评估LAG3+Jurka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效率及抗LAG3抗体对杀伤效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2、IL-10和TNF-α的分泌水平;FCM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Jurkat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通过IEDB数据库预测得到19个潜在的LAG3蛋白抗原表位。2.通过噬菌体展示随机12肽库筛选初步得到30个阳性噬菌体克隆,经ELISA鉴定及DNA测序分析,在16个特异性阳性克隆中获得12种不同的序列,经序列比对后得到LAG3单抗结合表位可能为77 GHPLA 81。3.通过Alpha Fold蛋白结构数据库发现LBL-007结合表位位于LAG3蛋白胞外段D1结构域“额外环”上,属于MHC-II的结合位点区域。4.2μg/ml PHA刺激48h对Jurkat细胞无明显毒性,且能够活化Jurkat细胞使其分泌IL-2并诱导LAG3持续表达,成功构建LAG3+Jurkat细胞;HGC-27细胞不表达MHC-II和LSECtin,MGC-803和A549细胞显著表达MHC-II但不表达LSECtin,PC-9细胞显著表达LSECtin但不表达MHC-II。5.随着共培养模型中效靶比的增加,LAG3+Jurkat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逐渐增强,LAG3抗体能够有效增强Jurkat细胞对MHC-II阳性表达的MGC-803和A549细胞的杀伤。6.LAG3抗体能够有效促进共培养体系中IL-2、IL-10和TNF-α的分泌。7.LAG抗体能够抑制共培养体系中Jurkat细胞的凋亡。结论:利用IEDB数据库预测和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得到可能的抗LAG3抗体结合抗原表位,并通过蛋白结构预测得到表位的空间结构和位置,为晶体学分析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成功构建LAG3+Jurkat细胞与肿瘤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抗LAG3抗体通过阻断LAG3/MHC-Ⅱ相互作用恢复LAG3+Jurkat细胞对肿瘤细胞MGC-803和A549的杀伤作用,并且这可能与共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L-10和TNF-α分泌水平升高和抑制Jurkat细胞凋亡有关,为新型全人源LAG3单抗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胃癌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分别位居第五和第四位。医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胃癌患者的预后,但是晚期胃癌患者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中位生存期不足12个月。鉴于胃癌临床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发现更有效,更加精确的生物标志物对胃癌的防治至关重要。Micro RNA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抑制基因表达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大量研究表明,干预mi
学位
背景:研究发现最大中期呼气流量(MMEF)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可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小气道功能,而MMEF/FVC在COPD患者的诊断中的价值尚不明确,并且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和血清标记物的相关性及意义尚不清楚。目的:探索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风险人群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COPD患者MMEF/FVC、
学位
河道污染底泥中以多环芳烃(PAHs)为代表的难降解有机物对河道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CaO2类芬顿工艺可通过CaO2产生H2O2,再经催化生成·OH氧化难降解有机物,已被用于去除水体中多种有机污染物。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虽然较高,但多包裹在颗粒孔隙中,使用该工艺进行处理时可能与水体中的去除效能存在较大差异。同时,CaO2类芬顿工艺的活化方式、强化手段、反应环境等因素均会影响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机
学位
目前纤维素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光催化纤维素制氢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但由于纤维素的刚性结构糖苷键和氢键的存在使得纤维素难以被高效地用作光解水产氢的电子牺牲剂,本研究尝试利用酶催化技术对纤维素的刚性结构进行破坏,然后将酶解所得的纤维素解聚溶液用作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的电子牺牲剂,提高光催化分解水的产氢活性。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利用无模板法制备了碳掺杂的多孔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学位
磷是湖、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家和地方的总磷(TP)排放标准日趋严格,但受限于技术,排放标准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湖、库TP限值仍存在很大差距,亟需探索新的污水深度除磷技术。诱导结晶技术可有效除磷并回收磷资源,但现有的诱导结晶回收磷技术仅适用于中高浓度的含磷废水,尚未见用于低浓度含磷废水处理的研究报导,无法实现深度除磷。本课题采用铁盐、铝盐对污水厂尾水进行诱导
学位
纳滤膜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海水淡化等水环境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目前市面上的商业纳滤膜多为荷负电纳滤膜,由道南效应可知,其在去除多价阳离子以及分离单/多价阳离子方面效果不佳,因此开发荷正电纳滤膜十分必要。但目前荷正电纳滤膜仍存在性能受trade-off效应限制的问题。本课题提出利用胺基离子液体(NH2-ILs)制备荷正电纳滤膜的方法,制成具有较优渗透和分离性能的纳滤膜,并提升其对重金属离子去除以及镁锂
学位
随着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实施,中国各地的PM2.5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在同时期内臭氧水平不断升高,臭氧污染已成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几大城市集群地区的首要污染物。尽管近年来在排放控制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O3、PM2.5与其前体的非线性关系及PM2.5的化学性质使O3与PM2.5污染变得复杂,臭氧与PM2.5的复合污染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作为臭氧和PM2.5的共同
学位
电刺激迷走神经是研究神经调控的常用方式。它是用脉冲影响迷走神经的正常传导过程,从而调控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治疗因神经系统的紊乱造成的疾病。闭环迷走神经电刺激系统是指满足一定的生理状态或条件后再启动电刺激。目前闭环迷走神经电刺激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癫痫、慢性疼痛、帕金森等慢性病。另外,低水平的迷走神经刺激(low level vagus nerve stimulation,LL-VNS)是指不降低窦
学位
南方某水质净化厂曾多次遭受异常进水冲击,冲击负荷强度或持续时间超过活性污泥系统的耐受阈值,导致生化系统运行效果恶化,给水质净化厂稳定达标运行带来极大挑战。为此,本论文以某次异常冲击溯源诊断结果为依据,设计系列实验,建立典型特征污染物重金属(Cu)和有机毒物(三氯甲烷)的活性污泥系统冲击模型,探索不同负荷冲击下活性污泥系统的处理效能、微生物活性、污泥理化特征、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及功能变化,为活性污泥
学位
在PAHs的气粒分配研究中,基于理想气体量纲的分配商模型常偏离平衡态。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是否能用于母体PAHs的源解析存在争议。基于特征分子比值的源解析研究发现经验比值失真。低污染地区大气监测数据低于方法检测限(MDL),保留困难。难以通过物理数学方法完善地解决其中单一问题。本文以深圳大气PAHs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气相和颗粒相多环芳烃(G&P-PAHs)监测实验,考察PAHs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