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硕士研究生是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群体之一,是中国社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她们是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但在学历、工作经历、婚育状况等方面有其特殊性。近年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导致的女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被各个高校所关注。对毕业生而言,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和准确评价是科学择业、合理择业的前提。面对就业难的客观现实,女硕士研究生需要对自身搜集信息的能力、职业决策的能力、承受和解决困难的能力等求职所必须的基本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去选择职业。
本研究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为切入点,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自编《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量表包括自我评价、信息搜集、职业目标、职业规划和困难承受五个因子。本研究对来自30所高校的893名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对男女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进行对比,并分析了不同学校、专业、年龄、年级、婚育状况、工作经历、家庭来源等的女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差异。
通过差异比较,分析女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现状,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研究认为,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个人因素主要包括成败经验、心理素质、职业规划、专业能力和婚育状况;家庭因素包括信息获取和家务劳动;学校因素包括专业培养和就业指导;社会因素包括结构性矛盾、用人机制、刻板印象和社会保障。
最后,研究认为应该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着手,以提高效能感较低的女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其中,个人方面,应该参加社会实践,培养核心竞争力;提升心理素质,培养独立精神;明确职业目标,做好生涯规划;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能力;制定合理的婚育计划,正确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家庭方面,要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分担家务劳动。学校方面,要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加强学校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社会方面,要大力发展经济,化解结构性矛盾;确立市场规范,完善用人机制;消除性别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