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友善是中华民族始终追求的正向品德,在党的十八大将“友善”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作为友善价值观重要来源的先秦儒家友善思想再次得到广泛关注。而友善的内涵是随着人们的实践和思考不断发展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善表达的是朋友间的亲近与和睦。现代友善的内涵更加丰富,对友善内涵的解读主要包含作为个人品德的友善、作为社会道德规范的友善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之一的友善三方面,总的来说友善是个人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善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对个人与自身、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友善关系的反映与价值指引。“仁”、“礼”和“大同”是先秦儒家友善思想的三个主要方面。首先,“仁”和“礼”是先秦儒家友善思想的核心。“仁”是友善的基础和内在要求,“礼”则是“仁”的行为规范。其次,先秦儒家的友善,是由内向外演化、具有层次差等的友善,友善的首要对象是有血缘联系的亲人,其次是朋友等其他社会成员,然后扩展到自然万物。在先秦儒家友善思想中,从统治者到普通社会成员都要求在实践中践行友善。个人要在修身自省和礼乐教化的过程中培育友善道德,并在生活中通过言行体现出来。最后,“大同”是先秦儒家友善思想的重要内核和价值追求,“仁”与“礼”都是为了建设“大同”的友善社会所服务的。先秦儒家友善实现内涵丰富,要让它在现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就要在对先秦儒家友善思想进行全面研究、对其积极性与局限性的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现代性转化。首先,实现先秦儒家友善思想的现代性转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需要,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也是家庭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这是实现其现代性转化的必要性。其次,要对先秦儒家友善思想的积极性和局限性进行深入分析,只有对先秦儒家友善思想的积极内容进行现代性诠释,摒弃落后于时代的糟粕,才能让它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最后,先秦儒家友善思想的现代性转化要遵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批判性继承和借鉴西方文化中优秀友善思想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