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感是走向积极心理的核心概念,是人们根据个人的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肯定性的评价。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高校(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差异,以及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相关,本研究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和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问卷》,对10所不同类型高校的120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据数据统计结果,得到以下结论:1.在学校类型方面,一本大学生比其他三类高校的大学生更少采用幻想、退避、合理化等应对方式。一本大学生比其他三类高校的大学生更少出现负性情感;一本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专科大学生;专科大学生比其他三类高校的大学生更少注意友好关系问题;一本和二本大学生比专科大学生有更多的生活满意感。2.在年级方面,大一、大二学生比大三、大四学生更少地使用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大一学生在心理幸福、主观幸福和综合幸福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3.在性别方面,女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求助和幻想的应对方式,男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其他三种应对方式上没有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男大学生。4.在父母教养方式上,民主型家庭的大学生在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等因子上显著的低于其他三种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同时,民主型家庭的大学生在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友好关系、人格成长、负性情感、心理幸福、综合幸福等因子上显著的高于其他三种父母教养方式的大学生。5.大学生的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和求助维度呈正相关;而大学生的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维度呈负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幸福感的发展,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尤其是消极情绪关注的应对方式,不利于大学生的幸福感的发展。6.个体的应对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心理幸福、主观幸福和综合幸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