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失地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而目前对于失地农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社会适应以及农地产权和征地制度问题,对于失地农民邻里关系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目前学术界对于邻里关系的研究存在两大观点,一种是社区消失论,认为邻里关系正在彻底瓦解;另一种是社区发展论,认为邻里之间仍然维持着原有的关系。他们的观点都太过绝对,而且研究的绝大部分是城市社区,有些还是国外的社区,我国失地农民安置社区中的邻里关系是怎样的,笔者要从微观层面具体地做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笔者把无锡新区春潮花园失地农民安置社区中的失地农民作为调查对象,把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邻里关系操作化为日常生活、职场、仪式和节日中的邻里关系四个维度,通过参与式观察、无结构访谈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转型社会中失地农民的邻里关系变迁。研究发现,生活中的邻里交往虽然受到人口结构和生活空间布局转变的冲击有所限制,代际差异显著,但是失地农民为避免孤独感,自身仍旧主动与部分邻居积极构建友好的关系,所以生活中的邻里关系没有受到太大的削弱。而随着理性化程度的提高,仪式的简化和节日里传统风俗的衰弱、消亡,仪式和节日中的邻里交往大大减少,邻里关系淡化。职场中的邻里关系则非但没有弱化反而是增强了,失地农民面对外在生存的压力和陌生的环境,邻里之间变得更加团结,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同时在邻里交往中,对隐私的尊重、人际关系的外移等现代性的元素逐步在失地农民身上成长发展。失地农民受到传统与现代因素的双重影响,在矛盾的心态下迈向现代,邻里交往由“全面介入”转向“有限介入”,邻里关系呈现出“局部强化,整体弱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