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结肠癌是结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对此病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重点普遍向着结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机靶向治疗等逐渐深入,针对细胞受体、信号转到、细胞周期和血管生成等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E-钙黏蛋白(上皮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 E-cadherin)是一种钙离子依赖的细胞黏附分子。作为关键的细胞黏附分子,它存在于正常上皮细胞中以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正常情况下E-钙黏蛋白发挥抑癌功能主要是通过增强肿瘤细胞间的黏附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扩散及转移。如E-钙黏蛋白表达下调则会使成恶性肿瘤浸润及转移的几率大大增加,造成预后不良,因此E-cadherin已被公认为一种肿瘤的抑制基因。在既往对胃癌、结肠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研究已证明,肿瘤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下调和功能紊乱可直接影响肿瘤侵袭、病理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组织器官转移,可将其作为胃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标志。而近年来研究发现钙黏蛋白家族的另一成员——LI-钙黏蛋白(肝肠钙黏蛋白,liver-intestine cadherin, LI-cadherin)作为一种诊断肠化的有潜力的标记物而逐步受到重视。但是LI-cadherin在分子结构,空间分布及功能上与E-cadherin所代表的经典的钙黏蛋白有所不同,已有实验证明LI-cadherin介导的细胞间的黏附作用不依赖于经典的E-cadherin和钙连环蛋白(catenins),可能是对E-cadherin等介导的黏附作用的补充。现有研究认为LI-cadherin在一些消化道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但E-cadherin和LI-cadherin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共同表达及相互关系尚无报道。本课题通过分别检测E-钙黏蛋白和LI-钙黏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来探讨两种钙黏蛋白与结肠癌的发生、转移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方法:入选2011年7月-2012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78例,以及肠镜检查正常者56例标本,连续切片。所有入选病例均未行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和结肠癌肠黏膜LI-cadherin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异常表达率与结肠癌的发生、分化、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肠癌患者E-cadherin表达异常者显著增高,与正常组相比,P<0.05;结肠癌患者LI-cadherin表达阳性率为69.2%显著低于正常组92.9%,P<0.05。E-cadherin和LI-cadherin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显示,分化程度越低,E-cadherin异常表达明显升高,LI-cadherin表达阳性率降低,P<0.05。E-cadherin和LI-cadherin表达与结肠癌Dukes分期显示,分级越高,E-cadherin异常表达明显升高,LI-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和LI-cadherin表达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析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E-cadherin异常表达率为77.5%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3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I-cadherin在淋巴结发生转移者阳性率为62.5%显著低于未发生转移者7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意义:LI-钙黏蛋白和E-钙黏蛋白异常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分化及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可为诊断结肠癌及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是否转移提供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