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控制是伴随个体一生走向成熟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认为:个体进行自我控制会消耗其内部的心理控制能量或资源,这种能量不足时个体便陷入自我损耗状态,使其各种社会适应性能力受到损害并在之后的活动中表现降低。以往的研究指出,在自我损耗状态下个体更容易发生坏行为(如攻击、欺骗等),而且会减少其好行为(如利他行为),但有关自我损耗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澄清:如过去的研究更多是以大学生为对象,且采用自我损耗程度较低的任务探讨自我损耗对后续行为(如利他行为)的影响,而在实际生活中自我损耗的强度远不及此,更高程度的自我损耗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如何?自我损耗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是否会受到个体自我控制水平的影响?另有研究表明补充生理能量(葡萄糖)对自我损耗具有补偿的作用,那么在不同自我损耗状态下,补充生理能量(葡萄糖)后中学生的利他行为会有何表现?为此,本研究以中学生为对象,以Stroop任务为心理控制资源的高低自我损耗材料,首先探讨了自我损耗对中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实验一);然后,考察了不同自我控制水平的中学生在自我损耗后的利他行为表现(实验二);最后通过补充生理能量对自我损耗后的中学生进行干预,探讨处于不同自我损耗状态下的中学生,在补充生理能量(葡萄糖)后的利他行为表现(实验三)。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本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作为有意识的加工结果,个体的利他行为受到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程度的影响,当个体损耗了过多的心理控制资源而处于高自我损耗状态时,更有可能做出利己行为。(2)自我控制水平作为个体稳定的特质因素,也影响个体的利他行为。较高水平自我控制的个体更倾向于做出利他行为,个体可以通过提高自我控制水平来阻止好行为的减少。(3)葡萄糖作为心理控制资源的一种生理能量,能有效克服高自我损耗个体利他行为的减少,而给高自我损耗的个体摄入水或无摄入则对其没有明显的影响。当个体由于心理控制资源损耗过多而处于高损耗状态时,可考虑摄入生理能量(葡萄糖)来恢复自我控制资源,克服好行为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