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囊胆固醇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胆囊胆固醇结石的种族、家族聚集现象和术后复发现象也日益引起有关学者的注意。有些学者分别从结石相关基因、胆固醇代谢紊乱、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胆道细菌感染等各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揭示成石性胆汁形成原因,但未能达成共识。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首要条件是肝脏分泌成石性胆汁。固醇携带蛋白2(sterol carrier protein 2,SCP2)一方面作为胆固醇代谢的调节因子,参与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胆固醇向胆汁酸、胆固醇酯及类固醇激素的转化;另一方面作为胆固醇转运器,参与细胞内、质膜间胆固醇舶运输,并能将肝脏新合成的胆固醇直接从内质网快速转运至胆汁,促进成石性胆汁的分泌乃至结石形成。本研究试图在基因水平揭示SCP2与胆固醇结石的关系,并初步探讨清热利胆中药对SCP2转录的影响。 我们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胆固醇结石患者和非胆固醇结石患者SCP2基因部分启动子、全部外显子和部分3’未翻译末端序列,检测了胆固醇结石患者和非胆固醇结石患者肝组织及血液SCP2mRNA的表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高胆固醇膳食(high cholesterol diet,HCD)复制家兔胆固醇结石模型,观察了熊去氧胆酸(UDC)、洛伐他丁(LVT)、茵陈(YCH)和复方中药(FZH)对SCP2 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1.SCP2mRNA在肝组织表达,而在外周血液不表达。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组织SCP2mRNA表达较非胆固醇结石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肝组织SCP2mRNA在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的表达无年龄和性别差异。 2.SCP2基因第14外显子检出变异DNA单链泳动条带,突变率为53.45%;。部分病例PCR产物直接测序证实为+284位G→A碱基颠换,为同义突变。 3.高胆固醇膳食饲养家兔四周,成石率达85.71%;UDC组成石率为50.00%;LVT组成石率高达100%;YCH组和FZH组成石率均为42.86%。各实验组家兔与对照组相比,肝组织SCP2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YCH组和FZH组SCP2mRNA表达与HC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除UDC组外,其 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余各组动物肝组织SCR InRNA表达均与本组胆汁成石指数(1 1 thogenio index,LI)呈正相关。 从实验结果我们可得出下列结论: 1.SCPZ mRNA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胆固醇结石患者肝组织SCPZmRNA表达水平升高;SCPZ基因过度表达可能是胆汁胆固醇过饱和乃至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SCP:基因可能是胆固醇结石的致病主基因或致病主基因之 2.SCPZ基因+284位点突变不影响SCPZ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可能为单纯的多态性,也可能与SC氏基因转录及表达的上调有关,从而提高胆固醇结石的发生率。 3.高胆固醇膳食致家兔胆囊结石形成时肝组织SCPZ mRNA表达升高。熊去氧胆酸能通过增加胆汁中胆汁酸含量来抑制结石发生,洛伐他丁则不能阻止结石形成,茵陈和复方中药能通过下调SC氏mRNA的表达来降低胆固醇结石的发生率。 胆固醇结石为一多基因疾病,SCPZ基因可能只是胆固醇结石的致病基因之一,肯定还有其他致病基因或相关基因参与。我们的研究只是从一方面对胆石病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完全阐明胆石病的发病机制还需今后大量而深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