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沔中都督区是东晋防守与进击的军事区域之一,对其考论偶见于前人著作。其中以严耕望与田余庆先生著作最为精当,但二位史家有些论点似值得商榷。 严先生《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中认为沔中督区得名是由于其镇地位于沔水中游;沔北与沔中为同一督区;沔中督区隶属与荆州都督。本文则通过对史料的考辨认为沔中督区得名于其辖境,也即“沔水所由也”;沔中与沔北二督区不同,其辖境有着较为固定的差别——沔中为魏兴、新城、上庸、襄阳、竟陵、义成、江夏诸郡,而沔北为襄阳、随郡、南阳、顺阳、义阳、新野;沔中督区与荆州都督的关系也因时因地而异,其独立性是主要的。 田先生《东晋门阀政治》相关章节认为,沔中经济方面,“襄阳以及全部梁州,所赖‘荆湘之粟’以为军实,这在东晋南朝大抵如是”。本文认为这一论断对沔中镇地襄阳则评价过于低。从史实看,东晋南朝时期此地经济尚有支持他州的记载,并非均依荆湘之粟。沔中自汉以来为开发良好的经济区域,当时又有大量流人迁入,战争虽时有发生,但安定和平局面是主流,加之农业经济较易恢复,沔中经济当可自支。 东晋史上,沔中督区并非始终存在,而是随着上流的形势变化设置或废除,与东晋政治势力演变密不可分。沔中督区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桓宣镇沔与庾氏对沔中的争夺。二、桓氏对沔中的争夺与经营。三、淝水之战前后的沔中督区。 在沔中历史上,有两次事件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庾亮对恒宣权力的争夺。田余庆先生对此有精辟论述,但没有注意到沔中与沔北的区别,所以对比调动前桓宣“监沔中诸军事”与调动后的“都督沔北前锋征讨军事”,田先生认为庾亮没有达到排挤桓宣的目的。实际上从沔中与沔北督区的差别看,庾亮实已夺取了桓宣控制沔中诸郡,包括襄阳统督的权力。二是桓豁督沔中的目的。除《晋书》本传载当时“西藩骚动”外,似乎还有其他原因。细绎史书,任梁州刺史二十五年之久的宗室司马(?)的存在,对于桓氏稳定上游统治显然是一个威胁,本文推论桓豁督沔中原因也是为控制司马(?)。 上述三个时期中,沔中督区的设置,对整个东晋政治都有影响,相对沔北督区,沔中督区掌握着荆州的东门江夏郡,襄阳与江陵的通道竟陵郡,由此对于上下游的斗争起着极为重要的制衡作用,这种制衡作用使上游统督者的镇地逐渐向襄阳迁移,以就近控制沔中势力。当然沔中督区的主要作用还在于它的防御北方、保障边土的作用。 雍州代沔中后,虽从实力上加强,但从地理形势上看,原属沔中的竟陵与江夏归属郢州,上流局势一变而为荆、雍、郢鼎足而立、互相牵制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