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锋动物小说的叙事特性与文化内涵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t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概述了李传锋研究的现状,这些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以及本文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在论述我国当代动物小说创作的概况的背景下,对李传锋的动物小说作品进行了梳理。从李传锋动物小说的文本出发,研究其叙事特性。在视角的选择上,主要采用动物视角、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和潜在的儿童视角,有的作品则是多种视角混合运用。同时他的动物小说视角的选择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由外视角向内视角转变的尝试过程。特别是动物视角的采用,通过动物的眼光来反观人类自身,在带来陌生的阅读感受的同时更强化了作者的表达意图。在语言上,他的动物小说带有浓郁的鄂西风情、幽默风趣的艺术格调和强烈的色彩感。在情节的安排上,他的动物小说将写实与传奇融合,一方面力图还原动物最真实的生活,一方面将情节走向设置得跌宕起伏。 生态意识的觉醒直接促进了生态文学的发展,而动物作为自然生态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作为表现生态环保的主题具有天然的便利。对生态的反思,促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的价值和权利,要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追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这与动物小说推崇的关怀动物的生命、赞美尊重动物的生存意志产生共鸣,从而去建构一种新的生态伦理秩序。李传锋的动物小说怀有深切的生态忧患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生命的生态伦理追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同时李传锋作为土家族作家中的一份子,他的动物小说又明显的带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痕迹。李传锋的作品中对人类自身进行关注和解读,对文化精神的缺失进行批判。小白虎以生命为代价向破坏环境的人类以及一切恶势力的挑战,正是作家殷切地呼唤民族文化精神的回归。在李传锋的动物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竭力撑起的文字空间中,呈现的是富有浓郁鄂西地域风情的场景,写作的语言带有民间特色,展现的是区域民族的精神。土家族区域文化与中华大文化之间存在着历史渊源,在现代又有扯不断的关联。李传锋笔下的土家族图腾崇拜的白虎濒临灭亡,也象征着土家族区域文化所面临危机。 总之,李传锋的动物小说饱含生态忧患意识,试图用笔去反映动物生存的残酷事实,用以唤起人们对物种生命的尊重,启发人们去思考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途径。他同时也在作品中传达了对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忧思,如何应对外来强势文化的渗透,如何处理好外来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正是作家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其他文献
“另类书写”是一种从标新立异的独特立场出发,通过对另类情感关系的描写,挑战人们传统的审美情趣,反抗过往人性压抑的可悲命运,寻找和建构的“另类”的文学样式。“另类书写”的
“临江三孔”即指北宋临江军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三兄弟,孔子第四十七世孙。他们主要活动于北宋熙宁、元丰、元祐、绍圣时期,三人进士及第后相继入仕,成为一时美谈。在北宋风
林区人把寒冷当成资源,演绎出了寒冷中的趣味,冰上飞舞,冰上爬犁,抽冰尜,雪上滚动,打雪仗,我不知道这个日子在这些孩子的记忆里能够是否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我相信,在林区
在我国古代女性作家中,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是元代以前存留作品最多的女诗人,她和李清照一同成为宋代女性文学的双子星。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朱淑真的研究
本文以《四书》与《诗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笔者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四书》与《诗经》关系的论文进行了搜索,发现鲜有人将《四书》与《诗经》的联系作为研究对象,尤其是
小学阶段是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打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语文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具有极强可实施性的方案,本
小说插图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有机构成部分,它以叙事图像的身份进入到小说文本之中,对小说文本的叙事产生影响,并逐渐生成自己的叙事及表意特点。参与到小说的创作及传播中,使小
马云翔,男,1967出生,博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系热力涡轮机专业,同年被分配到七〇三研究所工作。1998年8月被聘任为高级工程师,2001年8月破格评聘为研究员。历任
期刊
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象形字为主体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阶段。从汉字的发展历史来看,形声字是迄今为止最重要、最能产、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器人足球队夺冠成功,向世界宣告了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这一成绩说明,成功需要机会,但成功更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学习成功背后的智慧。成功的管理经验,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