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编民歌的演唱特点分析—以几首女高音作品为例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j40374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各个时代的变更,中国的民族音乐也随之得到了发展。而中国民歌在传统的民族音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改编民歌这一类具有独特品质和内涵的声乐艺术形式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我们将用比较的方法对整理类民歌和源生态民歌这两大类中国改编民歌进行全面的剖析。  论文正文共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整理类民歌的演唱特点进行的分析。此部分从歌曲的演唱技巧、语言运用、衬词使用、节奏变化、歌者文化水平、歌唱环境等方面对原生态民歌和整理类民歌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介绍了对此类歌曲有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以被改编的四川民歌《绣荷包》为例进行分析,并突出了整理类民歌在演唱方面的科学性、灵活性和规律性等。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中国新编类民歌的演唱特点的剖析。以《孟姜女》、《走西口》、《桃花红杏花白》为案例进行分析。论文从戏曲声腔中的咬字、行腔以及戏曲板式结构出发,论述了中国新编类民歌中的切音、哭音、咬字等的运用。新编类民歌扩大了乐曲的篇幅、增加了演唱的难度,使音乐更具有戏剧性,更能充分发挥演唱者的声乐表现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受到了广大声乐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喜爱。
其他文献
本文对元杂剧和元散曲中的诸葛亮题材作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在与《全相三国志平话》简单比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元曲中的诸葛亮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元曲中
期刊
期刊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在小学高段绘画教学中运用能让学生更全面、更直观地学习视觉语言,提高自身的视觉审美品位。学生将在现代主义绘画中所学到的美术知识用于自己的画面上,能创
复仇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生活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复仇题材广泛地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与西方戏剧、中国戏曲也有着深广的文化因缘。然而,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