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文明的脚步已经踏入21世纪。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城市建设面貌更是日新月异。据统计,在20世纪最后的20年中,中国城市住宅建设以平均每年2亿m~2的规模推进,为此,中国曾八次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两次获得“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扩张和更新往往采用大规模堆倒重建的策略,忽视了居民的社会行为心理等多层次需求与空间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居民搬入了新区,拥有了自己的“家”,但是“家园”的感觉丧失了。其次,有些开发商为了增加土地的经济效益,尽可能加大建筑的密度和高度,不顾周边城市环境和风貌特色,使得城市特色难以追寻,景观质量有日趋恶化的迹象。再次,邻里关系日渐淡薄与冷漠,昔日“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如今变成“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人际交往进一步导致社会治安状况的下降。传统的东西被迅速打破,而具有相应内涵的新环境却不能建立,居民失去对所居住与生活之地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这不得不引起规划师、建筑师的反思。 本论文以城市居住社区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社会学、行为心理学以及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管理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对城市社区的系统结构及空间进行综合的分析,并研究探讨空间营造的方法,为在工程实践中对城市居住社区的设计及开发管理方法提供一种更加合理、更加可行的模式。首先,论文进行了居住社区本质、内涵及系统特征分析,力图对城市居住社区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为居住社区空间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对城市居住社区的空间系统进行全面论述,围绕居住生活的各项功能分析生活活动空间的类型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构成空间的物质要素,从而认清城市居住社区空间的设计对象;再次结合“杭州市滨江区滨江大道居住社区城市设计”的工程实践,探讨居住社区空间营造的方法和内容;最后,回访该项目的实施管理,反思规划设计成果以及具体实施中的一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