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的监察思想与国民政府监察院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生长于中国本土文化之上的国家监察制度,其不仅是防止一个国家内部滋生腐败和促进国家机关权力有效运行的重要途径,还是当前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制度经验。早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为遵循孙中山的思想,实行五权分立,南京国民政府创设了监察院。1931年至1949年期间,于右任一直担任监察院院长,主持院内工作,故而被人们尊称为民国“监察之父”,在其影响下,该时期的监察制度得以付诸实践,无疑具有着重要的探讨价值。据此,亟需通过制度建设、思想内容、具体实践、制约因素四个维度检视该时期的监察权运行状况,进而发现深藏于其中的具有一般性意义的历史症结。故而本文拟对于右任任职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期间的监察思想及其实践进行研究,论文的基本框架和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国民政府监察院的制度建设”。该部分首先阐述了国民政府监察院是孙中山监察权理论的产物,主要包括监察院具体的监察职权、人员组成、法律体系等制度内容。其次,主要介绍了监察院的前两任院长、于右任就任的背景、以及选任其任职监察院院长的目的,由此为后文的论述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于右任的监察思想来源及其内容”。该部分对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的监察思想进行了阐述,包括思想来源与内容两个方面。在思想来源的维度,于右任监察思想来源于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主要体现在监察权独立、弹惩分离、监察院需接受人民监督等方面。在此时期,于右任深受孙中山的影响,是孙中山思想中有关监察部分的践行者。在思想内容的维度,于右任在承继孙的监察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监察制度的独到思想,如主张赋予监察院以惩戒权,强调监察权的独立行使,重视人民的监督作用等等。第三部分为“于右任监察思想的具体实践”。该部分主要讲述于右任担任院长后的具体实践。作为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通过践行孙中山遗教,在孙的监察思想之基础上,提出具有独到见解的监察思想内容并付诸于实践。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唯才是用,直言敢谏的标准遴选监察委员;实行分区监察制度,设立监察使署,代表中央政府在地方行使监察权;以及抗战期间,于右任适时实行战区巡查制度,设立战时巡察使,分别深入监察各级机关工作,并以身作则亲自参加视察活动;增设纠举权和建议权以适应战时之需要,促进监察工作在抗战时期的顺利开展;对监察工作中的具体制度与相关法律不断加以改进和调整,领导监察院制定了一系列规程及纲要;以及于右任领导召开会议、制定相关法规制度等等。第四部分为“于右任任职期间监察院运行的制约因素”。该部分以监察院的制度设计本身及外部因素为切入点,对在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主持之下的监察院行使职权的制约因素做出客观梳理。在此时期,于右任尽管对国民党内的贪污腐败现象深恶痛绝,监察院在其的领导下亦对贪官污吏、违法渎职人员展开了严厉打击,并处罚了一批犯案人员。但由于监察院自身体系建设与制度的缺陷,弹劾权与惩戒权分离制度以及受人治统治、派系争斗影响等等诸多因素,致使监察权完整性、权威性的丧失,并由此成为了制约监察院绩效运行的因素。
其他文献
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融入了每一个人民的血脉之中,民族文化在人民代代相传中得到延续与传承,而民族绘画艺术是作为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民族性和特殊性的绘画门类,传承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意识,因此本文从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本土绘画语言艺术的不同特征构成分析比较入手。从独具东方意味的云南本土绘画语言中的线条性、结构形式、构图形式的章法规律、构图形式、装饰感和自我创作感悟等来研究不同绘画语言在艺术作品上如何表达,从而
国家对未成年人领域的体制建设非常重视,虽然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建立违法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矫正制度,秉承“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宗旨,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但司法实践中运行机制不协调、混乱局面不可忽视,部门之间多头管理、本位主义泛滥,有效放权、去行政化的缺失阻碍违法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本文拟结合目前出台的《社区矫正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
国家强制公民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公共安全。其中,监管部门监管疫苗安全和接种过程,接种单位在监管部门的规范下履行接种义务。第一部分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疫苗的概述。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免疫规划疫苗包括第一类疫苗中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省级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具有公益性、程序性和强制性。国家实施免疫规划具有战略意义,加强免疫规划的向好实施和落地实施需要相关机构和有关单位
诈骗罪中,行为人实施的欺骗行为必须使被骗人遭受财产损失,其行为才能成立诈骗罪,因为诈骗罪是财产犯罪。本文从一个极具争议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结合财产犯罪的相关知识理论,综合运用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的方法,针对诈骗罪中财产损失的司法认定进行研究,明确财产损失的范围和认定标准以及行为人对财产损失的违法性认识,并为司法实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以便处理类似案件。全文约两万一千字,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案件的
“青春”涵盖了每个人一生中最为难忘的的记忆,这一时期的情感饱满且真挚、单纯也善良,在不同的领域中,只要关于青春的话题都会赋予它一丝时代气息。在画家和诗人的笔下,“青春”题材的表达都是对于当下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一种精神寄托。在油画发展史上,国内外艺术家虽然风格各异,绘画的形式语言、材料和技法也都各有不同,但有关青春题材的作品都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这些艺术家对于时代精神的探索和对生命的热爱。而我
大数据时代的算法新闻伦理的构建是当代社会道德伦理建设的重要部分。目前,算法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从事着信息的生产、筛选与分发,不仅在传播效率上有所突破,还能为用户提供定制版的信息服务。然而,算法介入新闻传播领域也带来了不少挑战,如“信息茧房”、算法偏见、内容泛娱乐化、信息真实性认知偏差、以及泄露个人隐私等伦理问题时而发生,不断考验着新环境下的新闻伦理规范准则。应对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中的算
超级写实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间在美国滋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流派,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其后经过中国艺术家的实践与改造,逐渐被本土化和特色化。本篇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以及采访法来收集和整理资料,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方面论述美国超级写实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后续发展状况。梳理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间与美国超级写实主义相关的艺术流派,重点论述精确主义、波普艺术及概念艺
隐喻是写实油画的审美本体属性,一件优秀的写实油画从整体到局部都充满了隐喻性。隐喻也促成了写实油画深层次的表达。写实油画的艺术家通过隐喻,将艺术品表象之下的寓意传达给观者。普遍价值里,隐喻概念被理解成抽象的,所以很多时候抽象艺术往往更容易让人联想到隐喻这个概念。但事实上,写实油画就是要把概念传达出来,隐喻对于写实油画是不可剥离的部分。就像肉体需要灵魂,写实油画也同样需要内在文化的隐喻,而不是直白的告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缅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汉语在促进中缅关系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缅甸汉语学习者日益增多,缅甸汉语教学正从华人社会向主流社会扩展。缅甸曼德勒福庆电脑语言(孔子课堂)将汉语教学引入到曼德勒及其周边地区的多所高校,其中包括一些理工大学。缅甸理工大学学生学习汉语成为一个积极的新现象。研究这一群体的汉语学习动机,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保持汉语
我国于2012年正式将诱惑侦查纳入《刑事诉讼法》,有关诱惑侦查的立法成果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认可,但是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效果能否达到立法者的期许,诱惑侦查所获证据能否在刑事审判中被规范运用,即能否在定罪量刑的同时充分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还有待求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法,以C市某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及诱惑侦查的毒品案件为样本,同时结合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经典案例展开讨论,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