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毛乌骨鸡黑色素合成受多基因控制。酪氨酸和苯丙氨酸作为为黑色素前体氨基酸基因,对黑色素的沉积有一定影响。为探索黑色素在不同组织的沉积规律以及分子调控机制本实验将270只丝毛乌骨鸡随机分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公母各半),日粮在对照组基础上将3个处理组添加酪氨酸和苯丙氨酸0.17%和0.2%、0.34%和0.4%、0.51%和0.6%。通过观察和测定丝毛乌骨鸡生长阶段生产性能、生化指标,模拟了丝毛乌骨鸡的生长曲线;通过比色卡,肉眼观察和记录各生长阶段的不同组织器官的外表黑色程度,从外观上探讨黑色素沉积分布;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黑色素因合成相关的三个主效基因酪氨酸酶基因(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I)和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不同周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黑色素基因表达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对丝毛乌骨鸡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表明: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水平显著影响2、6、12、14周龄的体重, 2、6、14周龄均为处理组相对较高,对照组Ⅰ相对较低,12周龄为处理组相对较高,对照组Ⅲ相对较低,16周龄末对照组体重略高于其它处理组,处理组Ⅰ相对较低;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水平显著影响0‐2、5‐6、11‐16周龄的平均日增重,在0‐2周龄对照组相对较高,处理组Ⅰ相对较低,在5‐6、11‐12对照组相对较高,处理组Ⅲ相对较低,在13‐14周龄处理组Ⅲ相对较高,处理组Ⅱ相对较低,在15‐16周龄处理组Ⅱ相对较高,对照组相对较低,0‐16周龄整个生长阶段对照组相对较高,处理组Ⅰ相对较低,各组均在12周龄左右平均日增重达到高峰。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水平显著影响0‐2、3‐4、11‐12、15‐16周龄的平均采食量,在0‐4周龄对照组相对较高,处理组Ⅰ相对较低,11‐12周龄处理组Ⅰ相对较高,处理组Ⅱ相对较低,15‐16周龄处理组Ⅰ相对较高,对照组Ⅲ相对较低,各组均在12周龄左右平均采食量达到高峰;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水平显著影响3‐8、11‐16周龄的料重比, 0‐16周龄整个生长阶段的料重比处理组Ⅰ相对较大,处理组Ⅱ相对较小。2、运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 3种模型对纯系的丝毛乌骨鸡进行了生长曲线拟合和分析,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能更好的模拟丝毛乌骨鸡的生长发育规律。3、对丝毛乌骨鸡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水平对丝毛乌骨鸡血清生化指标中葡萄糖影响显著,其它各项生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不同周龄对丝毛乌骨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均极显著。4、通过丝毛乌骨鸡外表黑色程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水平对丝毛乌骨鸡胸肌、舌,气管、食管和睾丸等组织黑色度分布影响显著;不同周龄对丝毛乌骨鸡大部分组织的黑色度分布的影响均显著;性别对丝毛乌骨鸡冠、气管、骨髓、龙骨与腺胃等组织黑色度分布的影响均显著。5、对TYR、TYRPI、MC1R在丝毛乌骨鸡中的表达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C1R、TYR和TYRP1基因肝脏、心脏、皮肤中的表达,4周龄时最高, 8、16周龄时表达相对较低;在肌肉中各基因的表达8周相对较高,0日龄和16周龄相对较低,TYRP1基因在16周龄时表达相对较低;在骨髓中各基因基因的表达8、12周龄时相对较高,0日龄和16周龄时相对较低。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水平的丝毛乌骨鸡组织中各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水平的丝毛乌骨鸡组织中各基因的表达处理组Ⅰ中各基因组织的表达骨髓表达相对较高,MC1R、TYR基因肌肉表达相对较低,TYRP1基因皮肤表达相对较低;处理组Ⅱ中各基因组织的表达,骨髓和心脏表达相对较高,皮肤表达相对较低;处理组Ⅲ中各基因肝脏表达相对较高,皮肤、肌肉相对较低。各基因在丝毛乌骨鸡各组织中的表达TYRP1基因相对较高,TYR、MC1R基因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