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西方消费社会是一个符号社会,是一个由符号支配、人被符号化的社会。在消费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及信仰由消费意识形态形塑,在消费意识形态背后隐藏的则是资本和权力。因此,消费社会是一个由资本与权力制造出的消费意识形态引导的符号社会,符号消费背后的“意义系统”区隔与重建了社会格局。著名的后现代理论家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消费文化做出了独到的分析,揭示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发展态势,其符号消费理论对现实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有极强的价值。
    本文将以通过详析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消费社会、符号价值和意义系统的概念来从鲍德里亚深涩的著作中提炼出其早期符号消费理论构架,探索其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和符号学等传统理论影响下串连起“日常生活商品化、人类社会消费化、消费与消费行为符号化”这一消费社会嬗变过程。
    宏观层面,本文将分别考察鲍德里亚如何传承罗兰.巴特的符号论,如何在符号消费层面实现日常生活批判,并探索消费社会中资本与权力如何促成“意义系统”的生产,如何实现广告传媒对消费者的“驯化”。微观层面,本文将结合符号互动论和角色理论分析个体如何在互动中内化“意义系统”:学习意义秩序、发展自我概念、确立身份认同、践行规范性行动等等。
    最后本文将讨论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给社会学研究带来的启示:一方面探讨社会符号学在社会学领域应用的可能性与实践意义;另一方面探讨鲍德里亚特别是列菲弗尔所倡导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所带来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