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公园的地方性、旅游体验及认同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strong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使地方在全新体系中被重新定义,地方的意义正在被全球性力量消弭,地方认同,甚至文化认同及身份认同也被全球化撼动了根基。我国作为一个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多民族国家,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及身份认同是社会安稳发展的必然要求。考古遗址公园是塑造文明起源的时间坐标、历史重现的空间坐标、铸造祖根同源的精神地标,能为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提供载体;同时,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产品,也能通过文化旅游的教育功能增强游客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及身份认同。然而,考古遗址公园休闲娱乐及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开发设计既能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又具备文化教育功能的考古遗址文化旅游产品。从地理学视角来看,考古遗址公园是一种文化特色鲜明的场所空间,辨明其地方性及其对旅游体验、游客认同(地方认同、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影响,揭示哪些地方性特征主导着游客旅游体验与认同,是合理设计开发考古文化旅游产品的基础和前提。2019年,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被列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考古遗址众多,考古遗址公园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文旅融合发展和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重要载体。鉴于此,本文以黄河流域典型考古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建构考古遗址公园地方性框架,并实证分析地方性对旅游体验与游客认同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首先以携程网游客评论数据,将扎根理论与网络文本分析相结合,挖掘并对比分析殷墟、隋唐洛阳城、大明宫及秦始皇陵的地方性维度,构建具有可迁移性的考古遗址公园地方性框架。其次,以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对前述地方性分析框架进行实证应用,揭示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的地方性特征,进而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地方性对旅游体验及游客认同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考古遗址公园地方性维度建构。考古遗址公园的地方性维度总分为三类:分别是“主—副—初始”均一致的完全共性维度、“主同—副同—初始范畴部分相同”的部分共性维度、第三类为“主同—副不同”或“主同—副同—初始不同”的差异维度。具体而言,完全共性维度包括自然特色、文本特性、功能性、感知与唤醒记忆。部分共性维度包括人文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场所氛围)、历史区位及意义(历史地理位置及历史意义)、现代区位及意义(现代地理位置、现代交通条件、文物价值、旅游价值)、景观特性(遗址本体、集中展示区、原真性、可读性)、情感(敬畏、骄傲与自豪、以史为鉴)。差异性维度包括初始概念的夯土、历史交通条件、城市标志、生态价值、出土文物、地上原址重建、节庆、事件、可惜、缅怀、如愿、神往。需要注意的是,完全共性维度及部分共性维度是构建考古遗址公园地方性维度的基础,在实际运用其地方性维度时,还需考虑差异维度。(2)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的地方性特征。游客对“华夏第一王都”和“最早的中国”识别程度最高,是二里头名副其实的“文化DNA”。建筑及建筑格局也能较强被游客进行识别,对“最早明确具有城市规划的大都市”认同度较低。可能的原因:一是城市规划的专业性较强,二是与现代城市相比,二里头尚缺乏想象的空间。同时,游客个人特征分析得出游客的性别在文化基因、功能性、情感存在显著差异;游客的年龄在文化基因、区位及意义、景观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游客在情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职业的游客在识别文化基因、景观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旅游同伴在识别景观特性与功能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实际的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既要聚焦于二里头的“文化DNA”挖掘内涵,也需要对不同群体进行旅游产品设计。(3)考古遗址公园的旅游体验及认同特征。旅游体验上,游客在二里头的游憩体验和产品体验均较高,但游憩体验感知略高于高于产品体验,且标准差小于产品体验。其次,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对体验都有显著影响。认同上,得分均较高,且标准差小,一致性较高。其次,不同性别的游客在认同上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游客在文化认同上具有显著差异,旅游次数的多少对地方认同具有显著差异。(4)地方性、旅游体验及认同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性对旅游体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1);地方性对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2);旅游体验对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3);在地方性与认同之间,旅游体验产生了中介作用(H4)。地方性对游客的体验和认同都有显著影响,路径系数分别是0.37和0.31。本研究构建了具有可迁移性的考古遗址公园地方性分析框架,并揭示了地方性对旅游体验及游客认同的影响机制,丰富了人文地理学对遗产旅游、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对于考古遗址旅游资源的产品开发与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遗址总面积25平方千米,是目前我国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前期都城遗址,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选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10年10月,郑州商城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首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郑州商城遗址的保护历程与城市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自发现60多年来,结合自身
2020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于2020年9月正式印发(以下简称《意见》),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如此高频度印发政策文件,可见领导层对体教融合的高度重视。自《意见》出台以后,很快学术领域就短期涌现出很多关于体教融合的文
自考古遗址公园新概念提出以来,如何平衡考古遗址的科学保护与利用,使其良性循环,是学术界一直在探索的课题。阐释文化空间与遗址公园之间的关系,提出遗产保护领域中文化空间的3个属性:场所物质属性、精神文化属性、社会生活属性,并进一步从文化空间生产的核心理论体系、属性与理论实践3个维度将考古遗址公园文化空间保护利用的内容分为3个层面:遗址本体场所、空间表征形态和文化旅游体验。以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为例,划分
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大型遗址保护利用的新模式,如何做好川东地区已发现的巴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成为当下四川文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城坝遗址的发现为川东地区巴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然而,当前城坝遗址还存在着资源调查不足、力量整合不足、管理力量薄弱、展示利用欠缺等一些问题,要根据城坝遗址现有状况制定有效的方案,形成有效的规划设计方案,才能让城坝考古遗址公园得到最大的保护利用。
坐落在城市里的大遗址,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促进城市发展和软实力提升的独特资源。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如何依托大遗址区域内的文化遗产资源搭建开放平台、提供文化服务、促进文化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文化遗产领域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本文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考古探索中心(以下简称“大明宫考古探索中心”)改造提升及运营为例,秉承将文化场馆营造为文化社区的运营理念,并对遗产地文化社区的
<正>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遗址总面积达25平方千米。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的发现对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商代前期历史、中国早期青铜文明以及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也成为郑州3600年连绵不断城市文明的重要见证,是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核心支撑。本文的生态视角涵盖了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方面的内容,不仅关注遗址本体的保护与利用,还着重塑造
期刊
<正>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物资源丰富,古遗址、古城址占大宗。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相关批示指示精神,着力解决古遗址观赏性不高、文化内涵不易体现、保护成果不具体、与社会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郑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大生态、大环保、大统筹"原则,下发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7年生态保遗工程专项实施方案的通
期刊
大遗址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文物部门的重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大遗址保护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也走过了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成为了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址保护模式。曲阜鲁国故城作为周代和汉代鲁国都城的遗址,是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及城市规划史的重要范例,而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作为“十二五”国家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中的“六片四线一圈”之一的“曲阜片区”的核心内容,于2013年12月正式被评
冀州古城遗产信息作为“冀文化”的载体,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其涵盖范围主要包括冀州古城遗址及其辐射的历史地段,是各历史阶段冀州的整体城市范围,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及文化内涵。然而,当前冀州古城遗产信息的保护展示的相关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严重影响其个体价值及整体价值的释放。如何对冀州古城遗产信息进行保护展示,从而达到古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冀州古城亟需解决的命题。本文以城市历史景观这一理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