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农村社会离婚率急剧上升,各种农村离婚事件也不断见诸媒体报端,农村离婚现象已成为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婚姻不仅仅是关乎自然本能的私人行为,它承担着人类繁衍、维系社会各种功能的责任。结合中国社会的高流动性背景,农村离婚现象背后的机制与影响具有其特殊性。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四川省武胜县橘村为个案,结合个体化理论以及改革开放导致的高流动性背景来探讨农村社会的离婚问题。研究发现,由于外出务工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个体本位”取代“家庭本位”、无法满足的物质欲望、婚姻修复机制弱化等原因,当前农村离婚现象呈现出抛夫弃子现象普遍、婚姻关系持续时间短、外出务工人员所占比例大、离婚主动方普遍为女性等特征。除了已有的、普遍性的发现,在高流动性时代,农村离婚现象在原因和影响上相对于城市和以往的农村离婚现象具有特殊性,因此本研究着重强调以下几点发现:第一,农村存在大量事实离婚。橘村有三分之一的离婚当事人没有办理离婚登记手续,这意味着武胜县的离婚数量会进一步增加,实际离婚率也会更高。第二,大量农村女性抛夫弃子。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高流动性时代,外地女性进出橘村几乎没有土地和财产纠纷,再加上责任意识的缺失,外逃现象普遍。第三,责任意识普遍缺失,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盛行。尤其是对待子女的抚养教育,男女双方都缺乏责任意识。第四,农村离异男性已成为真正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重返光棍”,由此产生消极颓废,生活没有动力。第五,农村离异家庭子女面临的困境往往比城市单亲子女更加严重。在橘村,父母一旦离婚,这基本上意味着子女与母亲断了联系,在城市则不然。第六,老人是农村离婚的最大受害者。承受儿子“重返光棍”的心理压力和照顾第三代的任务使他们心力交瘁。文章最后回归到个体主义视角探讨农村离婚问题,并与以往的研究对话,强调高流动性时代的农村离婚相对于城市离婚和以往的农村离婚具有其特殊性和严峻性。学术界以往对离婚问题的研究总体上偏向于城市,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很难适用于农村离婚问题。以往关于离婚问题的研究极少涉及到农村老人,本文在这方面做出拓展,认为从农村急剧增长的离婚率角度来看待老人的处境,是值得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应当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