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铁铝氧化物对Bt毒素吸附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n3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Bt基因作物发展迅速,其释放的毒素可能在土壤中残留和累积,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引起人们对环境安全问题的关注。本课题以海南澄迈县砖红壤、广西南宁赤红壤、湖北咸宁红壤、贵阳花溪桐木岭黄壤、江西南昌水稻土为对象,研究了有机络合态、游离态、非晶形、层间态、吸附态、交换态铁铝氧化物对Bt毒素吸附的影响,着重比较了Bt毒素在除去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土壤和原土壤上的等温吸附特征,同时还研究了Bt毒素在针铁矿、赤铁矿、三水铝石上的吸附特性,为明确各形态铁铝氧化物对Bt毒素吸附的影响提供参考,有助于了解转Bt基因作物释放的毒素在土壤中的去向与积累规律,阐明Bt原毒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5种土壤除去有机络合态铁铝(Fep-Alp)后,对Bt毒素的吸附量都有所增加。与原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水稻土相比,毒素的吸附量分别增加了18.5%、3.5%、12.4%、15.5%、52.9%。毒素吸附量的增加与去除有机络合态铁(Fep)的含量正相关,与去除有机络合态铝(Alp)的含量负相关,且与有机质的减少量有关。2)Bt毒素在除去游离态铁铝(Fed-Ald)的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水稻土表面的吸附量都显著降低,分别下降了55.6%、37.0%、70.5%、21.8%、45.8%。除去游离态铁铝,土壤表面负电荷增加,比表面积下降,负电荷和外表面积之比升高,促使Bt毒素的吸附量显著下降。3)与原土壤相比,在除去非晶形铁铝(Feo-Alo)的砖红壤、赤红壤和水稻土上Bt毒素的吸附量差异显著,分别下降了27.7%、34.6%和14.4%,而在除去非晶形铁铝的红壤和黄壤上差异不显著,吸附量分别下降了6.3%和12.4%。除去非晶形铁铝后,土壤的PZC降低,永久负电荷增加,Bt毒素吸附量下降。4)Bt毒素在除去层间态铁铝(InFe-InAl)的5种土壤上吸附量都显著下降。与原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水稻土相比吸附量下降了37.5%、39.3%、38.2%、14.0%、18.8%。土壤除去层间态铁铝后,层间负电荷量增加,与带负电荷的Bt毒素之间的静电斥力增强,Bt毒素的吸附量降低。同时,层间态铁铝的减少,使可与毒素的羧基和羟基发生配位交换的羟基减少,对Bt毒素的吸附量降低。5)与原土壤相比,在除去吸附态铁铝(HyFe-HyAl)的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上Bt毒素的吸附量差异显著,分别从原来的182.1、210.1和157.8mg g-1降至124.3、156.7和116.7mg g-1,下降幅度分别为31.7%、25.4%和26.1%;而在除去非晶形铁铝的红壤和黄壤上差异不显著,吸附量分别下降了3.1%和6.3%。5种土壤的吸附态铁的含量均很低,它对Bt毒素吸附的影响可以忽略。毒素吸附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除去了吸附态铝。6)Bt毒素在除去交换态铁铝(ExFe-ExAl)的5种土壤上的吸附量都显著降低。与原土壤相比,在除去交换态的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水稻土上Bt毒素的吸附差异均显著,下降幅度相似,分别下降了22.4%、23.1%、24.5%、23.3%、21.3%,主要是受除去土壤交换态铝的影响。除去交换态铁铝,土壤表面部分离子的水合半径增大,供给吸附的能量减少,毒素的吸附量降低。7)在供试5种土壤中,6种形态的铁铝氧化物对Bt毒素吸附的影响程度不同。在砖红壤上,不同形态的铁铝氧化物影响作用的强弱为游离态>层间态>非晶形态、吸附态、有机络合态>交换态;在赤红壤上,影响的强弱顺序为游离态、层间态铁铝>有机络合态、非晶形、吸附态铁铝>交换态铁铝;在红壤上,影响的强弱顺序为游离态、层间态铁铝>有机络合态、非晶形铁铝>交换态、吸附态铁铝;在黄壤上,顺序为游离态、交换态铁铝>有机络合态铁铝>非晶形、层间态、吸附态铁铝;在水稻土中的影响强弱顺序为游离态铁铝>非晶型态、层间态、有机络合态铁铝>交换态、吸附态铁铝。各种形态的铁铝氧化物对Bt毒素在5种供试土壤吸附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这与供试土壤自身的理化性质、各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以及其对毒素吸附影响因素的不同有关。8)Bt毒素易在土壤和矿物表面吸附,其等温吸附曲线均为L型,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表明Bt毒素在去除有机络合态铁铝的土壤表面,吸附亲和力最大,在去除游离态铁铝的供试土壤表面亲和力最小。Bt毒素在不同矿物表面的等温吸附差异较大,总体趋势是针铁矿>赤铁矿>三水铝石。
其他文献
黄瓜枯萎病(Fusarium wilt),俗称死秧病、蔓割病、萎蔫病,是严重影响黄瓜生产的最主要病害之一,能够显著限制黄瓜的产量及品质形成。黄瓜枯萎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性土传病害,是由
磷是植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广泛参与植物体多种生命活动,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很低,是农业生产中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植物的主要矿质氮源是按态氮和硝态氮,由于土壤中氮素含量很低,并且容易流失,一般来说不能满足作物对氮素的需求。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磷氮是水稻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因此研究OsPHR3基因在磷氮利用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提高磷氮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水稻转录因
我国每年产生约8亿吨农作物秸秆,其中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为主,长期以来大量秸秆被弃置或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对农田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秸秆组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