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轮状病毒在5岁以下门诊和住院腹泻儿童中的流行规律及病原构成,为制定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了解重型和轻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掌握重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对儿童健康的危害程度,为轮状病毒疫苗的使用提供背景资料;3、估计最新门诊和住院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经济负担,探索建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疾病负担的评价方法;4、推导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死亡率计算公式,估算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死亡数。方法:通过收集北京市和甘肃省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间5个哨点医院门诊和住院的5岁以下腹泻就诊儿童的个案信息和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结合统计年鉴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死亡率的估算。对所有标本统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 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5岁以下腹泻就诊儿童1278例并采集便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32%,冬季是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高峰,10-12月发病最高,占全部阳性数的64.3%,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3.64%。5岁以下腹泻就诊儿童中,门诊病例587例,轮状病毒阳性率25.21%,住院病例691例,阳性率37.77%。门诊男性儿童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4.38%,住院男性儿童阳性率为37.64%;门诊女性儿童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6.58%,住院女性阳性率为37.98%。农村5岁以下腹泻儿童556例,城市696例,轮状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6.87%和27.87%;农村男性儿童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6.31%,城市男性阳性率为27.59%,农村女性儿童轮状病毒阳性检出阳性率为37.80%,城市女性阳性率为28.35%。北京市和甘肃省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儿童粪便性状主要以水样便为主,分别占46.34%和85.29%。Vesikari Scale评分≥11分的重型腹泻病例有276例,占全部病例的21.6%。重型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的检出阳性率47.1%。评分<11分的轻型腹泻病例有1002例。轻型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的检出阳性率27.84%。居住地在农村是RV重型腹泻的影响因素(OR=3.759)。本次研究,直接费用人次均门诊441.49元,人次均住院1288.91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人次均门诊353.99元,人次均住院1150.54元,直接非医疗费用人次均门诊87.50元,人次均住院138.38元。门诊人次均误工天数3天,住院人次均误工天数6天。门诊人次均误工费用343.56元,住院人次均误工费用687.12元。RV重型腹泻人次均门诊直接医疗费用854.46元,人次均住院直接医疗费用2803.95元,门诊人次均误工费用343.56元,住院人次均误工费用801.64元。总计我国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门诊的经济负担42.82亿元,住院的经济负担1.63亿元。我国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死亡率估算为0.88/10万,死亡数为680人。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2岁以下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冬季是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期,轮状病毒的阳性率住院腹泻儿童高于门诊腹泻儿童,农村腹泻儿童高于城市腹泻儿童,重型腹泻高于轻型腹泻。轮状病毒阳性腹泻儿童的Vesikari Scale评分高于阴性腹泻儿童的评分,重型腹泻的比例也高于阴性腹泻儿童。我国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死亡率估算为0.88/10万,总的经济负担超过40亿,针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引起的巨大经济负担,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