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问题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多地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土地利用变化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土地利用形态存在具有两种基本形式:变化与稳定,稳定性作为土地利用的重要特性之一,对土地利用内在驱动机制、过程与效应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机理的研究和认识进一步加强,将有助于人们更全面系统地把握人地关系演进的实质,同时也为土地利用变化建立了重要的参照系。稳定性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特性,但目前远没有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那样受到重视,对此很少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是土地利用稳定性的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为此,本文将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及其评价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这对进一步对土地利用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新疆吐鲁番市2005年和2009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的内涵,结合景观生态的理论和区域理论,重点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区域土地利用组合结构等3个方面分析了2005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比较2005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各种参数和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评价值可知,2009年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明显差于2005年,土地利用的类型稳定性向不稳定的方向发展。本文研究共为七章,前三章论述了稳定性、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区概况;第四章借助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和区域理论方法,探讨研究区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空间结构和区域土地利用组合结构。第五章建立评价体系,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方面的优劣程度做了评价。第六章研究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空间结构和组合结构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第七章论述了本研究的结论与不足之处,总结了两期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