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守法是法的运行中的一个环节,是在追求法治的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今中外有很多学者研究守法问题,但更多的侧重于从法的运行的角度研究守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单独将守法行为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文章相对较少。而针对守法原因的研究又多数集中于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强调守法的自觉性。因此,本文选择以经济学的视角来更好地分析公民守法的原因。在以往的法经济学研究中,对于守法行为的研究多采用事前分析、事后验证的方式,即较多地研究一条法律在公布之前可能产生的成本收益,与在法律实施过程中采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该条法律可以怎样完善。很少从法的运行角度来分析法律,特别是以法经济学分析守法的文献少之又少。本文采用构建模型的研究方法,详细地分析守法行为过程中所存在的成本与收益,力求更好地解释守法行为是基于对守法成本-收益综合考量后的结果,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经济行为并加以验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求的全民守法不仅仅是公民的守法,政府等国家公权力机关的守法更为重要。本文将守法行为限定为公民的守法行为,旨在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公民做出某一个较为完整守法行为的行为模式。想要采用法经济学分析守法行为,那么就要明确守法行为的法经济学特点,以说明用法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守法行为的可行性。其次,需要找出影响守法行为的经济因素并加以归类,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分析。法律成本、法律收益与个人偏好是影响守法行为静态的内在因素,公民守法行为的做出是基于个人偏好与成本收益的综合考量而得出结论。社会群体与执法环境是影响公民守法行为动态的外在压力。再次,分析各个影响守法行为因素的内部关系,建立具有普遍性的模型并加以验证。详细地分析公民守法行为选择的具体过程,用来证明该理论假定的正确性。最后,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针对影响公民守法行为的因素,通过优化制度的设计,培养公民守法习惯,从而引导公民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