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模式下“小麦/玉米/大豆”套作农田碳平衡特征研究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yu351464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势在必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垄作和秸秆覆盖为主体的保护性耕作是西南紫色土丘陵区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肥力、抗御季节性干旱灾害、实现农田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开展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规律与碳汇机制研究,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进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本文通过2个生产年度大田试验的实测资料,结合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模型,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 T)、垄作(ridge tillage,R)、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straw mulching, TS)、垄作+秸秆覆盖(ridge tillage+straw mulching, RS)、传统耕作+秸秆覆盖+秸秆速腐剂(traditional tillage+straw mulching+decomposing inoculants, TSD)、垄作+秸秆覆盖+秸秆速腐剂(ridge tillage+straw mulching+decomposing inoculants, RSD)6个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三熟农作制度下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规律进行了研究。从作物固碳、土壤排碳以及土壤碳储量角度分析了3种农作物和不同耕作措施对农田碳收支的影响,以土壤-作物系统为边界估算了作物生长季对大气二氧化碳的贡献,同时考虑农田投入造成的碳排放,综合评价以垄作和秸秆覆盖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旱三熟”农田系统的碳固定、碳排放与净碳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西南“旱三熟”套作模式下中各作物固碳总量表现为小麦<玉米<大豆,3种作物固碳量占整个系统年固碳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0.29%、21.29%和58.42%。每种作物在不同生育期表现了不同的固碳速率,呈现出增加—减少—再增加—再减少的“比双峰型”趋势,峰值位置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在到达成熟期以后固碳速率由正值变为负值。不同耕作措施对作物固碳速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是显著影响固碳总量。T、R、TS、RS、TSD和RSD6个处理下3种作物的年固碳总量分别为39312.250、4375.201、47948.284。47049.809、46518.365和49512.140kg·hm-2,与对照相比,R、TS、RS、TSD和RSD处理下的年固碳总量分别增加了11.29%、21.97%、19.68%、18.33和25.95%。以垄作和秸秆覆盖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有利于作物固定更多的碳。(2)各作物生长季农田土壤呼吸日均值表现为小麦<玉米<大豆,3种作物土壤呼吸量占土壤呼吸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6.17%~16.34%、30.48%-33.64%和15.28%~16.35%。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大豆(w-s)条带土壤呼吸特征表现为T<R<TS<TSD<RS<RSD,空地-玉米-空地(k-c-k)条带土壤呼吸特征表现为R<T<RS<TS<RSD<TSD。秸秆还田较传统耕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土壤呼吸,但是垄作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作用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在小麦-大豆条带中垄作耕作下的土壤呼吸高于传统耕作,而玉米条带则相反。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是影响旱地农田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二者分别解释了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28.9%~53.7%和13.7%~42.0%。水热因子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回归分析表明,指数方程较好地模拟了土壤呼吸与10cm土温的关系,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标Q10值在2.25~2.69之间;而土壤呼吸与5cm土壤水分的关系以抛物线型函数模拟最优。土壤呼吸对土壤水分的响应阈值为14.94%。土壤动物在土壤呼吸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小麦农田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有弹尾目和螨目,它们与土壤呼吸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以对照处理和垄作下相关性高,而有秸秆覆盖的处理土壤呼吸与土壤动物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有弹尾目、螨目和双翅目。垄作减少了土壤动物数量,秸秆覆盖有助于土壤动物数量的增加和土壤动物多样性的提高。地表活动的土壤动物越多,土壤呼吸作用就越强,其中处理R的相关系数最高,r=1.000,p=0.017,处理TS的相关系数r=0.915,p=0.029。本研究中,在垄作、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仅与活动在地表的土壤动物数量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传统耕作下土壤动物数量与土壤呼吸没有明显的关系。在大豆农田生态系统中优势动物类群有弹尾目、螨目和双翅目,干漏斗法、陷阱法捕获的土壤动物与土壤呼吸均无显著相关性,两种方法所得土壤动物数量加总与土壤呼吸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处理T相关性达显著水平,r=0.901,p=0.037。(3)土壤总碳和各活性碳组分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对不同作物的响应不同,种植玉米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的形成。团聚体质量分数受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双重影响。在20cm的耕层土壤中,5~10cm土层土壤团聚体易受秸秆覆盖的影响。空地-玉米-空地条带的固碳潜力显著高于小麦-大豆条带,充分说明了土壤固碳潜力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双重影响。考虑到土壤团聚体对耕作和作物的不同响应规律,应该加大秸秆覆盖面积,将玉米纳入到种植模式中将有利于土壤的固碳作用。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在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差异较大,颗粒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矿化有机碳与微生物量有机碳对垄作和秸秆覆盖措施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大体表现为对垄作处理不敏感,而受秸秆覆盖的影响较大,且差异主要出现在0~5cm土层中。其中颗粒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35.74%~49.66%,二者显著正相关,均可以作为反映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敏感指标。水溶性有机碳约占土壤总有机碳的0.2%,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敏感性。易氧化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为6.29%~8.20%,虽然垄作和秸秆覆盖有利于提高土壤中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但是易氧化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在垄作处理下增加而在秸秆覆盖中减少,表明秸秆覆盖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垄作则刚好相反。(4)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与设定的系统边界和研究的时空尺度紧密相关,不管是土壤-作物系统还是考虑了人类活动的农田生态系统,均表现为碳汇在作物不同生育期根系呼吸所占比例不同,随着作物生长该比例先升后降。小麦、玉米和大豆田土壤-作物系统碳源/汇规律表现一致,除了在作物生长初期和成熟期表现为碳源特征外其余时间均为碳汇,且R、TS、RS、TSD和RSD处理均高于对照,因此以垄作和秸秆覆盖为主的保护性耕作能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作物系统的碳汇能力,增汇幅度高达9.93%~30.67%。在耕作方式从传统耕作向保护性耕作转变的过程中,秸秆覆盖措施虽然增加了土壤碳的积累,但是也增加了农田投入碳的排放,综合考虑后表现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源”。垄作处理不仅减少土壤碳的积累也增加了农田投入碳的排放,同样表现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源”。作物固碳、土壤呼吸和人类活动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固定能力的影响最终体现在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上。从长远来看,3个处理的净碳释放量均为正值,即三者均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排放“源”,源强度大小依次为垄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耕作方式的转变导致的碳累积效应被证明只在一段时间内有效,最终都会达到一个碳累积速率为零的稳定状态。在耕作方式改变的初期土壤碳库会发生变化,而农田投入的碳释放量基本稳定,因此依靠改善农业耕作管理措施增强农固碳减排的潜力还很大。
其他文献
“八项规定”以来,很多地方都刮起了“节俭风”。$$ 前两天,有报道说,吴忠市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全市136个机关食堂开始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按照规定,公务活动确需用餐的,一律
报纸
本文对卫生健康行业经济管理领军人才的现状、选拔范围和用好用活培养目标与原则、因材施用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本文选用关汉卿杂剧作为研究副词的语料,试图探求关汉卿杂剧中副词的特点。本文对关汉卿杂剧的副词进行穷尽式检索和搜集,运用描写法、比较法和归纳分析法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乳酸(PLA)的原材料能由可再生资源生产制备,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PLA具有优良的性能,如热塑性好、强度和模量高、高熔融指数、透明度好、易于加工等。然而
利用SPSS11.5软件提供的功能进行正交表的设计及方差分析,能达到简便、快捷和准确的统计效果,使正交试验能更广泛地运用于药学、药理学试验设计,提高试验的科学性。
吴宽(1436-1504),字原博,自號匏菴,畏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既為馆閣领袖,又乃吴中前辈。他早学晚達,成化四年(1468)鄉试第三名,成化八年(1472)会试、殿试皆
在山东省中部的博山地区世代流传着青年女子颜文姜以德报怨、孝侍公婆而演化为神的故事。当地民众为了纪念她,将她尊称为"颜神",并为其修建祠庙,享祭祀。而人们对颜文姜的祭
摘要:本文尝试以“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结构、逻辑、认知等几方面的语言学知识,对“指人名名并列”内部成员进行小类细化与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句法结构的
本文将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指标和被解释变量,资源配置能力(贷存比)、资产费用率、资产利用率、人员增长率等作为解释变量。将贷存比、资产费用率、人员增长率等多项统计指标
目的1、观察HCPT对人肾上腺皮质癌SW-13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2、探讨HCPT对人肾上腺皮质癌SW-13移植瘤内DKK-1和β-catenin基因转录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通过裸鼠腋窝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