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绘画艺术中,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作品中体现出大量的“复调性”特征,本文中重点讨论和研究的是抽象表现主义之后当代绘画中的“复调性”。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在《艺术与文化》这本书中提出“复调的”绘画,他是从音乐评论家的评论中受到启发,并做了相关概念阐述与分析。从美术史的上下文关系看,自19世纪下半期开始,经历了印象主义流派对绘画语言不断形式化的演进,可以看作是绘画语言里“复调性”的早期朦胧状态。新印象主义到康定斯基的“热抽象”,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出现,绘画语言脱离客观物象。再到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时期,很多的艺术作品中出现了完全形式化、抽象化的绘画语言的重复,“复调性”特征在抽象化的绘画语言中明显体现,这种由点、线等抽象符号的重复了成为二维平面的唯一表达。到了波普艺术之后,以工业化时代为背景,利用消费文化中产生的视觉资源,绘画作品中出现犹如机器生产复制般的明星形象、卡通形象、广告和日常生活用品,这些日常化的形象在画面中以自我复制等方式,使画面中的“复调性”展现出来。之后的欧普艺术则用抽象符号的视错觉排列组合来展现“复调性”,制造出了一种迷幻的视觉效果。中国的当代绘画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在不同作品的绘画语言中也有着广泛的“复调性”。文章的第一章着重从“复调性”概念的来源,产生及发展变化这一角度出发,结合美术史中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讨论,让我们对“复调性”的概念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第二章,我对当代绘画语言中的“复调性”的不同呈现方式,在符号的相关定义下,以抽象符号和和具象符号的概念,通过对当代绘画语言中的“复调性”有着不同呈现方式的艺术家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对当代绘画语言中的“复调性”进行一个我自己的梳理、归类划分,从而更具体的了解当代绘画语言中的“复调性”。第三章,则是对当代绘画语言中“复调性”视觉语言的艺术特征进行解析,找出“复调性”绘画语言中共通的一些美学特征,并结合不同当代艺术家的绘画作品进行相关的阐述,使我们总结出有着“复调性”绘画语言的作品中一些共性的因素。第四章,是我对当代绘画语言中“复调性”的一些思考。第一,有关“复调性”产生的原因。第二,是我对“复调性”在当代绘画和当代艺术中价值意义的思考,以及由“复调性”引发一些我对当代绘画和当代艺术的一些自己的看法。最后,结语对全文做了总结,希望丰富国内在当代绘画语言中的“复调性”这一领域的专题研究有所小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