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1890年,James将自我(the self)定义为三个部分:物质我(the material self)、精神我(the spiritual self)、社会我(the social self)。物质我主要包括一个人的身体与所有物;精神我主要包括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情绪与动机;社会我主要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 采用自我参照(self-referential)范式考察精神我的跨文化研究发现,对于东方被试,自我相关条件下与母亲相关条件下的回忆成绩都高于他人相关条件下的回忆成绩,而二者之间没有差异;对于西方被试,自我相关条件下的回忆成绩高于母亲相关条件与他人相关条件下的回忆成绩。因此有研究者提出东方被试的自我表征包含自我与母亲(互依型自我),而西方被试的自我表征只包含自我(独立型自我)。 采用所有权范式考察物质我的研究发现,对于东西方被试都表现出所有权效应:自我所有权启动条件下被试的回忆成绩优于在他人所有权启动条件下的回忆成绩。 这些关于自我的研究以精神我或物质我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没有考察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目前也没有研究考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物质我。 研究目的: 结合所有权研究范式与跨文化研究采用的自我参照范式,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来考察东西方文化下物质我之间的差异以及物质我与精神我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 实验一采用3(参照条件:自我、母亲、他人)×2(文化:西方、东方)×2(编码:评价、内隐)混合设计,其中参照条件是组内变量。144名被试参加实验,东西方被试各占一半。实验中编码阶段先呈现自我的名字、母亲的名字或名人的名字进行所有权启动,然后呈现代表个人物品的名词。这样就可以在目标人物与个人物品之间形成三种所有权关系:自我所有权、母亲所有权与他人所有权。每组刺激呈现后,内隐组被试判断名词的颜色;评价组被试判断这些名词表示的个人物品是否可以说明目标人物的人格特征。测试阶段要求被试回忆名词。 实验二采用3(参照条件:自我、母亲、他人)×2(文化:西方、东方)混合设计,其中参照条件是组内变量。72名被试参加实验,东西方被试各占一半。除每组刺激呈现结束后,被试大声朗读名词外,实验程序与实验一相同。 实验三采用3(参照条件:自我、母亲、他人)×2(文化:西方、东方)×2(回忆对象:名词、形容词)混合设计,其中参照条件是组内变量。144名被试参加实验,东西方被试各占一半。实验中编码阶段先呈现自我的名字、母亲的名字或名人的名字进行所有权启动,然后配对呈现人格特质形容词及代表个人物品的名词。每组刺激呈现后,被试判断这些名词表示的个人物品是否可以说明这些形容词表示的目标人物的人格特征。测试阶段名词组被试回忆名词,形容词组被试回忆形容词。 实验结果: 1、实验一中,内隐编码条件下,东方被试与西方被试在自我条件下的回忆成绩要好于在母亲与他人条件下的回忆成绩;在评价编码条件下,东方被试在自我与母亲条件下的回忆成绩要好于在他人条件下的回忆成绩,而二者之间没有差异;西方被试在自我条件下的回忆成绩要好于在母亲与他人条件下的回忆成绩。 2、实验二中,东方被试与西方被试在自我条件下的回忆成绩要好于在母亲与他人条件下的回忆成绩。 3、实验三中的名词回忆组,东方被试与西方被试在自我条件下的回忆成绩要好于在母亲与他人条件下的回忆成绩;形容词回忆组中,东方被试在自我与母亲条件下的回忆成绩要好于在他人条件下的回忆成绩,而二者之间没有差异;西方被试在自我条件下的回忆成绩要好于在母亲与他人条件下的回忆成绩。 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东方被试与西方被试物质我的表征中都不包含母亲。东方被试的物质我更容易受精神我的影响。